文: 軍事家#107 / 蘋果日報   

OICW-top.jpg (29532 bytes)

HKLOGO.jpg (3539 bytes)               Objective Individual Combat Weapon

OICW-soldier.jpg (12434 bytes) 開發公司 : Heckler & Koch
口徑 : 5.56mm 子彈  20mm 高爆彈
彈匣容量 : 20/30 子彈  6 高爆彈
重量 : 8170g without bullet (target to be under 6360g)
全長 : 864mm
槍管長 : 5.56mm~254mm/20mm~343mm
射速 : 5.56mm~700發/分  20mm~10發/分
初速 : 5.56mm~745m/sec  20mm~230m/sec
有雅g程 : 5.56mm~500m/20mm~1000m
       美國槍械生產商正研製一種新型步槍,配備激光距離探測儀器及紅外線探測器,準確度比現役一般步槍高一倍。目標一經鎖定,子彈便會被發射到敵人的上方、前面或後面爆炸。這種新型「單兵制式戰鬥武器」,設計十分精密,現時仍處於發展階段,預計在二○○六年完成所有測試後,它便會取代M16步槍,成為最新型及最準確的軍事槍械。
OICW-soldier2.jpg (24163 bytes)        美國國防部對這款步槍的先進設計,感到十分驕傲。不過武器專家指出,這款步槍如果落入恐怖主義者的手中,可能會對一般的平民百姓,造成極大的傷害。由於軍方需要國會撥款,才可購入這款步槍,所以這次迫不得已向外透露它的性能。

可發射兩款子彈

        消息稱這款備有激光距離探測儀器的步槍,一次過可發射兩款子彈,包括一般的五點五六毫米子彈,及一種二十毫米高爆炸力子彈。這款二十毫米的子彈,最大的威力是在於它會飛到敵人的所在位置附近爆炸,霰榴彈高速向四方彈出,敵人因

此而受到傷害。另外,使用者亦可預調它的爆炸時間,令子彈飛抵預定目標一段短時間後才爆炸。

激光距離探測儀器及紅外線探測器

        新款步槍上備有多種先進儀器,包括激光距離探測器、紅外線儀器及攝錄機等等。激光距離探測器的任務,是量度目標距離後,把有關資料輸送到安裝在子彈內的電腦晶片,這樣子彈便會根據指示準確地飛抵目標,按時爆炸。此外,紅外線儀器令士兵在晚上也可偵察到敵人的蹤影。裝有變焦距鏡頭的攝錄機,把影象傳送到配備眼罩式熒光幕的特製頭盔上,令士兵的視野更廣闊。

OICW-front.jpg (12614 bytes)

售價約九萬三千

        新款步槍的價格,每支達到七千五百英鎊(約九萬三千七百五十港元),比M16步槍貴二十倍。它的準確度達一千米,比一般步槍高一倍,大大提高士兵在戰場上的表現。

        現時新款步槍仍有不少問題有待改進,例如它的重量達到十八磅,有可能影響士兵的靈活度,另外它還需經過一系列

的測試,以證明它在下雨、下雪及其他惡劣天氣下,仍可正常運作。

耗時十載 研發機構皆一哥

      「單兵制式戰鬥武器」為二十一世紀的戰士,提供了最貼身的先進裝備。這款新型步槍的研製時間前後接近十年,參與研發的公司及組織,在軍事科技上具有領導地位,對現代軍事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力。

        這款配備了先進儀器的新式步槍,將會令軍人更能發揮內在的戰鬥力,與敵方鬥快速、鬥準確、鬥機智,以最有效率的方法擊敗敵方。「單兵制式戰鬥武器」除了將會取替M16步槍外,更可能取代M203榴彈發射器及M4卡賓槍,成為軍人在戰場上的「好拍檔」。現在美軍已開始訓練部分軍人使用這種武器,務求在以後可以更順利地全面使用。

OCIW-bullet.jpg (12640 bytes)

* 30 發 5.56mm子彈及 20mm榴彈

OCIW-m9.jpg (9324 bytes)

* 能佩上M9刺刀

 

二○○六年正式投產


        研究機構在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底完成該武器初步研究,專家隨即著手設計其運作及輔助系統,並於一九九六年二月完成。專家在一九九七年秋天至一九九八年一月製成模擬系統,務求更仔細地研究它的實際運作情況,及作出適當的修補。一九九八年四月製造槍支,軍人參與真實射擊試驗。美軍預計在二○○五至二○○六年,正式裝備這款新步槍。

        參與製造「單兵制式戰鬥武器」的公司,包括以設計、製造及供應高技術電子光學系統聞名的孔特雷夫斯布拉希爾系統公司(Contrave Brashear Systems Inc.),負責試驗及工程項目亞利亞特技術系統公司(Alliant Techsystems)、負責發展五點五六毫米子彈的迪南米特諾貝爾AG公司(Dynamit Nobel AG)、設計及製造多種武器的赫克勒及科克(Heckler and Koch)公司等。
OCIW-scope.jpg (19902 bytes)
* 多功能瞄準器內的 Main Menu * 能準確計算目標距離
      「單兵制式戰鬥武器」的研製,標誌著來福槍(步槍)發展進入嶄新階段。來福槍的子彈在槍管中依據一條來福線發射出來,並不像一般槍械般,子彈在發射中會旋轉,準確度較一般槍械高。
       
OCIW-select.jpg (17213 bytes) * 多功能瞄準器左邊的功能選擇按鈕
        來福槍的歷史可謂十分悠久,早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已經出現,一八七三年,美軍開始應用發射時不冒ヰ犖j械,到了一八八二年,當時的Paul and Wilhelm Mauser組成了一間武器製造廠,為第一個美國來福槍器製造商,到了第一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槍的種類愈來愈多,當中包括來福槍、手槍、衝鋒槍等,但來福槍依然廣為使用。來福槍是現今各國特種部隊的必備槍械。

      「單兵制式戰鬥武器」,能控制霰榴彈爆發時間,目標是使持有這種武器的士兵們,能於較遠距離有效擊中目標,並能攻擊原本難以命中的匿藏目標。「單兵制式戰鬥武器」所用的霰榴彈,也已出現了數十年,不過,控制霰榴彈爆炸的時間,則屬首次出現。「單兵制式戰鬥武器」事實上應用了各種尖端的軍事科技,當中的所涉及的微電子科技及激光技術,都是近年才出現的。

oicwad.jpg (36333 bytes)
 
OCIW-mapWORDS.jpg (66986 bytes)

系統

槍榴彈發射系統 (HighExplosive Weapon)
        槍榴彈發射系統是OICW的主要武器。在結構上使用犢牛式設計,以縮小尺寸。為了減輕重量,18吋長的槍管以鈦製成,有膛線以便穩定彈道。它一改美軍慣用的40公厘槍榴彈,使用新世代的20公厘智慧型槍榴彈,彈道平直,有效射桯1,000公尺。
        它使用旋轉式槍機,後座作用(recoiloperated)原理,發射時槍管和槍機維持閉鎖並且後退,跟一套緩衝避震裝置互動作用,慢慢釋放後座能量,然後槍管停止後退,槍機則繼續完成退殼上膛的行程。由於這個特別設計的槍機緩衝裝置,後座衝擊感很小,大約是M14步槍的l/3,只比M16步槍大一點點。目前預定彈匣容量6發,未來可能增加。
        另外在設計上也考慮到人體工學,槍機拉怲在左側稍前,是最自然的位置,當然也可改為右側稍前給左撇子使用,兩側也都有拋殼口。更重要的是要變換左右手使用時,只要把槍機取出旋轉180度,重新組合即可。整個過程不到一分鐘就可完成,封在戰場上更換人員非常有效。
        它的扳機組和卡賓槍部份共用,使用特殊設計的連鉤來選擇發射那個武器。
        OICW使用的20公厘槍榴彈比較像機砲砲彈而不是傳統的槍榴彈。它的全長98公厘,重92克,有效殺傷半徑3公尺。
        它的最大特點在於引信裝有一個微控制器晶片,在發射前由火力控制系統利用一個繞在膛室周圍的低電壓線圈設定爆炸模式和參數。
        由於火力控制系統在計算彈道時可以精確算出彈道上各點和彈體旋轉圈數的相對關係,因此可以設定在特定旋轉圈數時爆炸。在發射後,彈體由於膛線的緣故開始旋轉,這個引信上的微晶片可以感知彈體旋轉的圈數,進而在預設的距離時引爆彈藥造成空炸,達到精確殺傷的效果。
        另外為了以最小體積及重量達到最大殺傷效果,這個彈頭的引信被從前端移到炸藥的中間,彈殼也經過特別設計,各處厚薄不一,以求在爆炸時不同尺寸的破片能夠比較均勻地涵蓋整個爆炸區域。
oicwammo.jpg (11981 bytes)
        雖然20公厘槍榴彈的殺傷半徑不及40公厘槍榴彈,但是它的有效射程是3倍以上,再加上能夠在設定的距離精確引爆,實際上的殺傷機率要大大超過40公厘槍榴彈。這個長射程更是重要,因為以一個步兵班來說,並沒有真正有效的武器可以對付在350公尺外的敵兵,尤其是敵方機槍。OICW的槍榴彈將可以彌補這個缺陷。
        對於槍榴彈在近接戰鬥(Close Combat)時的缺陷,OICW也隄供了一個解決之道。像M203專用的 M406HE 和 M433HEDP 榴彈的安全距離在14公尺到27公尺之間、短於安全距離時信管不會作用,以避免在極近距離發射時傷及自身。這個14到27公尺的不確定性是由於機械引信的誤差而來的,讓近接戰鬥申的使用非常困難,因為27公尺幾乎就在一般近接戰鬥距離的邊緣了。OICW使用的榴彈由於是電子引信,可以精確地設定安全距離,應該可以讓在近接戰鬥中的適用性大大提昇。
        H&K在發展槍榴彈發射器系統時,其實是借用了當年發展「近戰突擊武器」(Close Assault Weapon System,CAWS)的經驗。CAWS是H&K和Olin/Winchester公同在1979年為了參與美國陸軍的多用途單兵武器系統(Multiplurpose Individual Weapon System)競標,共同發展的新一代全自動散彈槍,射裎和威力都超過傳統散彈槍。它是犢牛犬式設計,槍管長度18英吋),全重4.3公斤(9.5磅),使用的是18.5x76公厘的特製散彈彈藥,彈匣容量10發,全自動連發射速每分鐘240發。雖然它從未進入正式生產,H&K卻能把研發的經驗轉用在OICW上,省下不少研發經費和時間。
卡賓槍系統 (Kinetic Energy Weapon)
        OICW的卡賓槍部份,仍然是借用H&K其他步槍系統的成果。基本上OICW的卡賓槍部份是根據H&KG36稍加修改而來,它的槍機系統跟G36如出一轍,都是從AR18步槍衍生出來的短行程活塞系統,槍機座也都是在兩根導桿上滑動,不跟機匣直接接觸,因此可以使用碳纖維補強的塑膠機匣,以減輕整體重量。轉動式的槍機頭有6個凸耳。
        為了減輕重量,它的槍管為鈦製,內有不z鋼襯套,長度25.4公分(10吋),纏繞距178公厘(1:7)。雖然槍管長度較短,由於是浮動槍管設計,精度不輸於M4卡賓槍。它使用 5.56X45公厘NATO子彈(SS109/M855)以及M16標準的30發彈匣。
        它的射擊模式有兩極,一是單發半自動,一是兩發點放;跟目前習用的三發點放不太一樣,可能是因為使用的火力控制系統可以更精確地瞄準目標的緣故,不必多耗費子彈。它的循環射速為每分鐘700發。
oicwsplit.jpg (19630 bytes)         人體工學方面,槍機拉怲位於左側稍前,也是一樣可以左右互換使用,拋殼囗也是左右都有。瞄準系統和槍榴彈發射系統一樣由火力控制系統提供,但目前的設計缺少了一個緊急用的傳統準星和照門瞄準系統,當火力控制系統損壞或是卡賓槍系統獨立使用時無法有效瞄準。
        OICW的扳機組和M16步槍沒有太大差別,只是多了幾個鈕,
而彈匣卡榫鈕位於右側而已。握把及位於握把上方的保險/射擊模式選擇鈕和M16A2極為類似。扳機上方的鈕用來選擇使用何種武器,HE是槍榴彈,KE是卡賓槍。
        扳機前下方的三個白色按鈕用於控制雷射測距系統。在瞄準鏡中,將代表雷射的紅點對準目標成目標附近,然後按下最上面一個白鈕,雷射測距儀就會測定距離並且將數值顯示在瞄準鏡中。下面的兩個白鈕用來微調距離,每按一下可以增或減1公尺。
火力控制系統 (Fire Control System)
        火力控制系統其實是OICW的靈魂所在,結合了現代電子科技,裝在一個重量約5磅(2.25公斤)的盒子裡。主要分下面幾個模組:
雷射測距模組 (Steerable Laser Range finder)
        雷射測距系統運用的是不傷眼睛的雷射光,使用集中的光束和短脈衝照射目標,以減少誤差。它的誤差範圍在1,000公尺內不超過1公尺。
        這個雷射測距系統並不是固定式的。當火力控制系統選擇在電視追蹤模式下時,其中的微處理器會取得雷射測距系統的控制權,自動掃瞄各個已經標示的目標,並顯示距離。
可調式內紅點光學瞄準模組 (Adjustable Red Dot Electro-Optical System)
        平常日問預設模式使用的瞄準器是3倍倍率加上內紅點標示的光電瞄準系統,耗電程度最低。內紅點瞄準鏡在近戰時的優點自不待言,以一般交戰距離在100公尺以下的戰鬥狀況來說,內紅點沒有視差的問
OICW-soldier3.jpg (31701 bytes)
題,能夠快速攫取目標,更可以張雙眼使用,讓士兵對周遭環境的警覺提高很多。另外內紅點不曾引起敵人警覺,更不會像
雷射指標器一樣幾個人的雷射光亂照一通,造成目標混亂。
        OICW的內紅點可以依照距離遠近,配合彈道調整。當士兵使用雷射測距後,彈道電腦會即時調整內紅點位置,以反映出在這距離時所需的瞄準點修正。士兵只要將內紅點對正目標,就能準確命中目標,不必再像從前一般調整照門或是提高或降低瞄準點。
即時電視追蹤模組 (Real Time Video Tracker)
        這個系統利用現代先進的影像處理技術,用一個CCD攫取黑白影像,再經過一支德州儀器公司的TMS320C80多媒體影像微處理器作快速影像處理,利用前後影像間的差異,自動用方恇標示影像中移動的物體,並且控制雷射測距系統自動測距。這個系統除了能夠將影像放大兩倍,讓整個瞄準系統的放大倍率變成6倍外(原來光學瞄準系統放大偣率是3倍),還能利用運算法消除士兵持握時自然不穩的晃動效果。
oicwrtclose.jpg (13391 bytes)        這個系統自然以偵測移動目標為主,讓士兵對敵人移動有所警覺;除此之外,它應該也可用來偵測敵人槍囗焰火,以標定敵人位置。在這個模式下,它還會控制雷射測距系統,自動掃瞄各目標,隨時更重要的是,這個電視系統還有一個夜間模式,使用熱影像(thermal image)技術,在夜間仍然可以使用。
數位羅盤模組 (DigitalCompass)
可以測定武器指向的方位角。

彈道電腦系統
        彈道電腦是整個火力控制系統的核心,除了控制上述幾個次系統外,更有一個內建感應器模

組,能夠測量氣溫以及武器的仰角(可供計算目標與士兵問的高度差)。它能把各次系統的資料及參數整合起來,再根據目前武器選擇的模式(槍榴彈或卡賓槍)、彈藥引信模式、甚至於歸零誤差,精確地計算出彈道,移動內紅點到適當位置,並且馬上將引信模式和轉動數下載到已上膛槍榴彈中的微處理器裡。
人機介面
        在火力控制系統的左側是一組控制旋鈕,可以調整內紅點光度、切換瞄準器/電視鏡頭日夜間模式、選擇槍榴彈引信模式、放大倍率等。在目鏡下方的鏡座上還有另一組按鍵可以使用螢幕選項來設定額外功能。

目前已經知道的槍榴彈引信模式有:

  • 觸發(Detonation):跟一般高爆彈頭一樣,當彈頭撞及物體時就引爆。
  • 延遲觸發(DelayedDetonation):在觸發模式中再延遲一小段時間,讓彈頭有時間穿過薄木板或鐵片再爆炸。
  • 空炸(AirBurst):空炸模式讓榴彈在測定位置上空2.5公尺處引爆,獲得最大殺傷效果。
  • 門窗(Window):門窗模式設定榴彈在雷射測得距離之後再加一小段距離才引爆,用於攻搫牆後或屋內的目標最為有效。
        所謂的延遲觸發模式其實並不具穿甲能力,只是能夠透穿一些半堅硬的材料後再懪炸。空炸慔式則用來對付在障礙物後採取掩蔽的目標,或是趴伏在地面上的目標。當碰到有頂蓋的掩體時,傳統的槍榴彈並無法發揮作用;如果是鋼筋水泥加固的話,恐怕連迫擊砲都拿它們沒辦法。這時門窗慔式就可派上用場,士兵可以瞄準掩體射口射擊,平百的彈道有助於命中機率;而在進入射口後才懪炸的方式更能掃清目標。 oicwmuzzle.jpg (9702 by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