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T75
|
T75 系列自動手槍 1970年代末期,美軍傳統的制式M1911A1型.45手槍已漸趨老舊,為配合北約組織手槍彈藥的標準,展開了為期長達5年的競標與戰術測試,以選定後繼的9公厘槍型。此案所制訂的性能諸元規範,促使歐美槍廠大幅改革基本設計並引進新式戰術概念,對現今手槍的發展影嚮非常深遠,決標前呼聲最高的幾種槍型,日後在槍械業界都有很好的業績與表現。尤其貝瑞塔(P.Beretta)M92F系列獲選後,幾乎壟斷1980年代後半美國軍、警、民用巿場,至今仍源源推出衍生產品而不見哀退。 台灣的 「九二手槍」傳奇 說來相當諷刺,最早將貝瑞塔M92F手槍引進台灣並大量運用的,是神通廣大的黑道人士,以後才有特勤警力採用改良的M92FS為配槍,民眾受社會刑案及荷李活(Hollywood)動作電影的耳濡目染之下,也視M92系列為「無敵」。媒體記者與基層警員缺乏槍械基本識別能力,乾脆稱之為92「囗徑」手槍(今日還常見關於「九二手槍」的報導),儼然獨立於9公厘槍型門戶外而「自成一家」,鬧出了不少笑話。不管如何,由M92系列所建立起的名聲,還是來自其本身可靠的機件性能與攜行安全性,才能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台灣軍方顯然注意到了貝瑞塔手槍的特殊優點,在美軍的M9手槍制式化定案後即有意跟進採行,並於隔年(1986年)展開同級槍型的先期國產規劃,T75自動手槍於是誕生。 初期試製的T75原型槍,不可諱言高度模仿了M92F的設計。從以往聯勤公布的原型槍中可以發現兩者的相似稈度很高,但亦在測試過程中發現原槍設計的某些潛在缺失,促使T75做了更進一步的修正。問世已有一段長時間的T75手槍,經過多年來的努力已有憲兵司令部及法務部等單位採用。另據側面瞭解,亦有部份金融機構以專案申購供駐衛謦使用,由於外國知名槍廠近年紛紛打入台灣軍警巿場,T75在銷售上面臨了多方競爭考驗。為求蠃得更多使用客戶的青睞,兵工人員一直針對此槍歷年來研發過程中所發現的大小缺點作技術上的改良。現行生產的T75手槍,無論是準確度、可靠性及加工精度都有很高的水準,整體性能並不比歐美同級武器遜色。為展現對自身產品的高度自信心,聯勤近年來經常舉辦展示活動,邀請其他軍種專家及媒體記者對各型輕兵器進行公開試射,歷來展示的武器,即便是研發中的試作槍型,均未有故障、卡彈的狀況,證明聯勤製槍械在基本性能上的表現是可以信賴的。 T75常被外界拿來與貝瑞塔M92系列手槍相提並論,其實這是比較表面的比較。雖然慔仿不難,但要在性能要求上超越原創者,並非照章拷貝就能辦得到。一般自動手槍最常發生的故障,就是退殼時拋殼方向不一致引發的卡彈現象,研究人員費盡心思重新設計新的頂殼桿系統,才有效的改善了上述的困擾。正由於這一項重要的改良,T75的機件故障率大幅改善,可靠度已經能達到軍用標準的嚴苛要求,因此這也成為一項技術上的專利。 耐用度高的結構設計
功能互異的衍生槍族
|
|
滅音型
|
![]() |
緊緻型
|
![]() |
XT84連發型 衍生自T75的XT84連發手槍是專為情治單位而研發的「微型衝鋒槍」,特務人員為求身份保密,行動時無法如一般軍謷將自動武器大方的背負攜帶,近代遂有以軍用自動手槍改裝連射功能的折衷構想。XT84與前幾年貝瑞塔美國分公司為美國海軍發展的M9Dolphin(海豚)強化型連發手槍極為類似,基本土是將滑套右側原有供左手拇指使用的保險/擊錘釋放鈕,改裝成一組控制擊發阻鐵的全/半自動切換鈕。一般而言,連發手槍經常予人不易控制與彈著過度散佈的疑慮,而這也正是XT84迄今尚無訂單的主因。 不過從以往的公開測試來看,在聯 |
![]() 圖前方即為XT84連發型手槍,可見其特殊的全/半自動切換鈕。 |
勤兵工人員的操作下,XT84倒是沒有想像中那樣的不穩定,而僅有輕微的槍口上揚,相信這是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才能充分掌握它特殊的性能。早年歐洲槍廠在連發手槍上附加槍托或前握把,這一項設計會影響到槍身的繄緻性,已經不符合時宜,但捷克在近年開發出一種稱為CZ75N的連發手槍(台灣警方亦有多次查獲此槍的紀錄),在下節套護弓前緣設有卡榫與連結用滑軌,彈匣以倒置方式在底板凹槽上配合連結成前握把,緊急時尚可拆下成為備用彈匣,亦是值得參考的設計。 |
![]() |
外銷民用型與附加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