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台版也在進步 淺析KSC Cz75 System7 台版

台版也在進步 淺析KSC Cz75 System7 台版

近年氣動手槍市場競爭頗為激烈,各廠新品推出不斷, 連一向出新槍款緩慢的marui也連連推出新的槍型,1911,hi-capa,p226,glock這些熱門槍型上marui及其仿品已經很有一統江湖的趨勢,而另一傳統一線大廠ksc卻似乎沒什么生氣,除了幾款氣動smg和m4之外也就不停的把hardkick系統手槍升級成system7而已。作為ksc為數不多的未受marui威脅的槍族之一, CZ系的地位可謂固若金湯,USP系橫豎還有TANAKA, 小林等不算太不堪的選擇, 而CZ75除了MGC的絕版古董之外也就marushin的跳殼系列,後者純粹屬於收藏把玩槍,和ksc CZ75基本沒有衝突, WG的CZ75 SP01和P07 DUTY型號太新,而且co2短後坐結構也不對很多人的胃口。 (估計正因為如此偌大個cz75槍族ksc只出最早的cz 75 和cz75 pre-B,也就是KSC所謂的1st和2nd)

原先KSC CZ75屬於KSC產品中比較弱的, 一些死症如彈夾出氣膠容易破損, 由於導軌全部為塑料組成,塑料版本CZ75的滑套容易從下身翻出,而台版全金屬型則常常有雙動扳機工作不正常或者滑套運動不暢等很難解決的問題, 升級改造方面,zeke和prime雖然分別出過鑄造鋁和鋁cnc金身kit,但都存在抄數不准的問題,直接導致難以組裝, 硬裝上了也很難保證正常操作……最好的kit反倒是據稱是kj產品的台製品, 也就是全金屬台版所使用的“原廠”身, 但一樣存在有錢買不到的問題, 並且手工再好也解決不了出氣膠破損問題, 而kj/ksc身內部較鬆, 出氣膠破損可能導致氣密不足無法射擊……這些問題使得許多喜歡這把秀氣的手槍的玩家只能把它藏家裡,連打打紙靶都捨不得, 實在浪費了那優秀的指向性和適合華人手型的握把!

當ksc 將cz75 system7化時小弟倒沒太多觸動, 因為小弟作為少數堅持用cz75下場的玩家之一, 手頭當時囤積了5條cz75, 13個彈夾和足夠再裝1條半出來的後備件,要是轉新系統的話後勤可吃不消, 因此日版塑料身system7 cz75推出的時候我連把玩都沒把玩過,直到台版金身cz75 上市, 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入了條, 寫個簡單測評和升級建議吧。

台版cz75 粗看實在很對不起觀眾, 所有刻印直接是油印字不說, 下身的捷克斯洛伐克製字樣直接沒了……除掉槍管的刻印之外只有滑套銘文和號碼, 那些驗收戳記什麼就別想了。最受不了的是早期cz75招牌的銀槍管成了啞黑的, 亮黑握把貼片成了啞黑的, 但亮銀扳機卻保留了下來,配上那白色印刷字…… 對於cz75迷來說實在是難看得不能再難看了。

香港的槍店在進槍時很知趣的同時引進了日版原裝的銀色外管, 於是到手就立刻換掉, 握把片也先換成隨便什麼真槍木片先湊合下。

台版依然保留舊版“47700” 的槍號,而日版改成“21047”, 並且新版日版已經將下身刻印改成真槍上最常見的2行式書寫, 雖然編號為“47700”的實槍確實是單行書寫。






同樣為台版全金屬, 和我05年購買,曾經見過血還打昏過人的老cz75對比下。



下面進入細節分析:

新版槍口鎖改為獨立零件




不同版本的外管, 新日版外管雖然刻印細膩,但似乎還是舊版的比較有真槍的刻印風格。




新台版令人無語的啞色握把片……大約1個月前ebay上出現過1對同款的真品早期cz75塑料握把片, 但很快被人拿下了, 難道也是為了換掉這對?




由於槍管結構變化, 復進簧導桿頭也有改動, 舊版的“公”改成“母”了。




新版槍管組和舊版槍管組比較,圖中的舊版內槍管組為最初式樣,使用片狀hopup調節匙的, 後期的hardkick系統的hopup結構要簡化些




新版內管組分解, 負責將內管組鎖在外管組上的螺絲要小心鬆脫。





滑套內部: 由於結構變化, 給舊版用的那些導桿補品可以退休了。




飛機座變動很大, 最大的特徵是有一段導軌被整合到飛機座上, 這樣或許對於塑料身的日版來說可以減少滑套翻出的機會?




飛機當然徹底改變了, 不過之前據說換了usp的15毫米汽缸,我看著好像直徑沒什麼變化麼(圖中2個飛機皆為後備零件)






空倉挂機桿前面的單向插銷, 真槍上是負責固定挂機桿限位彈簧的,玩具槍上ksc可有些奇怪, 最初不管台版日版,金屬或塑料版都是單獨零件, 後期卻改為和下身“一體成型”……相關位置有個圓圈表示下而已,我還記得當初prime出cnc kit的時候這裡留出了一個洞, 但當時所有能買到的cz75卻全沒有這個零件, 搞到店家改造前要先自製零件……現在又改回來了。




下身擊發組, 看似沒什麼變化




但……真的沒什麼變化嗎?請看彈夾:

側視, 新版彈夾和其他system 7一樣沒了包鋼皮,長度變短,原本易損的出氣膠也變成簡單的平頭,這樣不再那麼容易破了。不過如果你也為cz75那死長死長的彈夾配彈夾包而頭痛的話, 先請不要鬆口氣, 因為實際上也沒短多少, 解放軍92式手槍的彈夾包可以勉強放進去,但會給撐到變形,想要最合用的槍套和彈夾包……就請去板門店從北泡菜衛兵身上搶吧, 好像在邊境上用泡麵換套子他們不干的�~~~~ ~



正面: 最早期ksc cz75使用過的外露可鎖定式上彈頂回歸了。明顯新版彈夾要纖細一點,因此新版下身無法插舊版彈夾, 繼而無法換用舊版滑套組, 但新版滑套可以套在舊版下身上,使用新版彈夾, 只不過請小心別摔彈夾, 如果鋼皮彈夾底板摔變形了,上彈夾都會有大問題的。




和舊版台版全金屬相比, 新版下身做工進步許多,表面明顯經過cnc修整, 刀痕明顯,邊角銳利,只可惜油漆顏色不是真槍的亮黑。



說明書?包裝?日版包裝已經換成ksc新式的翻蓋盒, 封面沒有槍的照片, 和舊系統不同,新版採用藍色主色調,而舊系統的新式翻蓋盒為紅色主色調。台版依然沿用舊式的ksc套盒,封面為cz75照片, 說明書則乾脆欠奉%·#¥%¥—¥—%¥·¥! ¥#

外觀上另一處比較要命的地方為, 台版雖然是cz75 "pre-B" 原形,後照門卻是最初cz75, 也就是KSC的CZ75 1st的式樣, 更無語的是, 後照門似乎是和滑套一體成型的!想換都沒的換,權當早期混用零件吧,還好外觀上並不明顯。

但需要注意,新版cz75的後照門和舊版一樣偏高,不知是否因為早期實槍照門設定如此,直接導致瞄準點偏高,因此ksc cz75不適合玩手槍精確射擊,建議依靠槍支的指向性近距離射擊。

改裝篇

真槍cz75 主要為烤漆處理, ksc所模仿的早期cz75則比較尷尬, cz75 1st,也就是70年代生產,最初的cz75確實為鋼發藍錶面,82年生產,編號為47700的cz75 "pre- B", 即KSC CZ75 2nd的原形經查亦為發藍錶面,而差不多年份生產的CZ75 pre-B亦見到有亮黑色烤漆處理的, 區別只是"Made in Czechoslovakia" 為雙行書寫, " made in"在上。而ksc 既然新版cz75 採用了這種書寫方法, 保險起見也還是採用烤漆處理(當然主要原因在於我已經有把藍黑色陽極處理的prime身cz75,並且台版鑄造鋅/鋁材質只能用烤漆)。

首先將槍拆卸,吹沙去掉漆層, 事後發現這是多此一舉,因為ksc身本身為鑄造,原廠烤漆前用膩子填平了所有鑄造沙眼,而吹沙雖然能讓漆面更牢固點,卻也讓沙眼分毫必現……

然後送去激光刻字,由於採用日版外槍管(雖然有prime鋼外觀可供選擇,但滑套可否承受是個問題),刻印也跟日版,經過我的軟磨硬泡終於連驗收戳,小獅子什麼都做出了。由於要烤漆,需要讓師傅加粗字體並儘可能深刻。刻字完畢後,拿去做烤漆,然後更換真槍用黃檀木握把片即可大幅提升外觀效果至接近真槍水平。滑套和下身前部一些切削修飾產生的尖角需要事先磨圓, 而由於早期捷克斯洛伐克原產cz75表面烤漆工藝並不高,漆面凹凸不平甚至不乏“淚滴”,因此吹沙露出的鑄造沙眼造成的表不平整其實也沒有多大問題。

內部其實沒有多少可改造的, ksc已經做的很好了, 例行打磨hopup膠皮毛刺,並將pdi for ksc 1911a1的6.01mm內管改造成cz75專用式樣已經可以基本解決ksc的精度問題。









造型方面, 雖然80,90年代各地區衝突中這些cz75早期型號並不少見,但正式裝備早期型cz75的軍隊幾乎沒有,只有朝鮮人民軍裝備的“白頭山”手槍最接近CZ75 "Pre-B" , 也就是CZ75 2nd,外觀也只有槍繩扣和握把片logo不同, 不過這些無法改造而成,雖然理論上朝鮮人民軍可能也有捷克原版cz75 pre-B, 但如果不想踢彈簧步的話,還是玩巴爾乾或者非洲雜牌軍造型吧。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TOP

台版下鎗身無刻字....

TOP

詳盡報告
師兄你寫既?
原裝性能是否一貫KSC的表現?
引用:
原帖由 HugoLaLaLa 於 2-12-2010 09:50 發表
詳盡報告
師兄你寫既?
原裝性能是否一貫KSC的表現?
相比舊版台灣全金屬版系進步許多,各部分動作正常,出氣穩定,至少可清空一夾,與其他ksc system7差唔多。

威力就,唔知係咪我手臭,從來唔覺如傳說中一般恐怖,依家o既溫度,夜晚紅氣裂底邊但唔穿底中, 確實大過舊版。

精準度就……ksc照例都唔會準得去邊啦,換管修整hopup都係必要o既
非常詳細~ 多謝師兄分享~

system 7的確幾順暢....唯獨hop膠一定要修整

cz7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cz-75不是曾經被俄國spetznaz使用的嗎?

TOP

引用:
原帖由 Oscarpanzer 於 3-12-2010 00:56 發表
cz-75不是曾經被俄國spetznaz使用的嗎?
我其實很想知道該說法出處, 以前wiki話蘇聯時期cz75曾俾kgb下屬特種部隊使用過, 然後進而演變為cz75首先為spetznaz所採用,再變成cz75成為spetznaz制式武器……

後來專門詢問一位系俄羅斯留學,並不知為何可以同列寧格勒軍區上將參謀長稱兄道弟o既朋友,得知其實spetznaz各部隊並無固定制式手槍,基本咩大牌槍都有, 用唔用視情況而定,並且許多時候系國外行動,值勤時會選用當地武器,所以spetznaz偶爾使用cz75唔出奇,選cz75做制式裝備就有d誇張啦。

90年代後塞爾維亞,拉脫維亞,捷克,斯洛伐克等許多歐洲國家都有軍警用cz75, 但係未ksc出呢款早期cz75就唔知啦~~~~~以呢款cz75生產o既時間,同埋出口專用o既身份(當時華約軍警系統普遍採用馬卡洛夫,cz83之類的小型自由槍機式手槍為製式手槍)搭配巴爾幹,非洲僱傭兵,民兵造型比較適合
引用:
原帖由 ballball 於 2-12-2010 22:25 發表
敢問帥兄在那兒可做焗漆呢? 因小弟有支N年前的Prime身75呀
Many Thanks
prime果套身我都有,仿造o既真鐵原形應該為發藍面o既,唔應該做焗漆
引用:
原帖由 ayaka 於 2-12-2010 12:00 發表
非常詳細~ 多謝師兄分享~

system 7的確幾順暢....唯獨hop膠一定要修整
請問師兄可否講下點修整呢
引用:
原帖由 ohnavi 於 6-12-2010 19:32 發表


請問師兄可否講下點修整呢
X 2 really want to know how to mod Sys.7 hop-u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