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WC Python357
臺灣KWC製造的Python,約比日本Marui的Python遲一點面世,事實上臺灣的Python內部結構和日本Marui有9成以上相似。KWC製造的Python共有2.5吋,4吋及6吋款,主要有金、銀及黑色三色。不過除了2.5吋款外,其他吋數都是橡膠握柄,而2.5吋則是膠製彷木幼身握柄,外加finger rest。最初香港市面有售的槍管左邊是刻有PYTHON 357字樣,不過現時除了一些倉底貨外,新貨都是刻上MODEL 357字樣。
這槍的設計應是抄日本Marui的出品,不過就臺灣KWC就作了一些改善,主要是改成可以退出彈殼,但又保持了無個彈殼入bb彈4發的功能,即是最高上彈量依然是24發。
當年一直沒有購買臺灣這枝出品是因為價錢問題,當時日本「正廠」的Python售價約是港幣$750以下,而這枝約是$600,心想相差不大,於是一直沒有買,及後雖然差價不斷拉開,最近見到最便宜應是$450,可是見到槍管上那個「MODEL 357」的刻印,就沒有了購買的意慾………
手上這枝KWC 4吋是朋友的饋贈,到手時已是有一點點花,不過正好用來解答一個鬱在心裡多年的問題………
槍身左邊,留意外管上的刻字已被磨走,不過還未做最後打磨。
槍身右邊。
槍身各處的刻印:
退轉輪扣下沒有Colt的那隻馬,好像光禿禿了一點。
槍架左側、轉輪對下有一組流水號碼。
槍架右側有KWC及MADE IN TAIWAN的凸印,非常體恤想把刻印去掉的人!
橡膠握柄上的「毫子」是KWC字樣。
後照門的尺寸過大,頗不順眼,不過就遷就了前準星的高度,不須像日本Marui的要把後照門調得「礙眼的高」才有理想的照準線。
前準星被塗上了白色。(由於小弟起碼是第三手擁有者,所以不知是原廠出品還是後人塗上)
因為改成了可入彈殼,KWC出品的Python的轉輪部份跟日本Marui有很大的分別,主要是造到退彈星可動(紅圈示)。
可向前頂出的出氣嘴亦比日本產品大(小圖是日本Marui產品)。
不過臺灣KWC真正要讚的地方是更改了出氣嘴後部的設計,內裡加了彈簧(紅圈示),使到氣嘴在放鬆扳機後自動縮入。
日本Marui廠的出品因為不能退出彈殼,所以氣嘴是只靠轉輪內的彈簧推回原位,如果改成可換彈殼(見本帖#86),又不入彈殼而扣扳機,日本槍的氣嘴會把轉輪卡死。
就這一點就足以讓人知道臺灣的玩具商不是一味只懂得抄襲!
說到內部,再來看看臺灣製品的內部。大體設計跟日本Marui大同小異,不過就沒有正式作過互換性測試。
不過由於氣缸底部設計不同,這槍不能直接改用日本製造,給Marui Python的木製握把。(小圖是日本製品)
總結
一枝抄襲日本Marui設計的槍,但是又加上可換彈殼及可自動縮回的出氣嘴的改進,成為自成一家的產品。不過有文評此槍的耐久性不高,這點筆者暫時未可置否。當然刻印上亦有不足之處,不過個人認為,與其因為商標註冊問題不能使用原裝的刻印,那就不如索性沒有刻印或是做凸印,不要像日本Marui那枝M19那樣弄個自家凹印,令到想改成原裝刻印時增添了麻煩,希望各廠家留意。
最後就是那個鬱悶在心中多年的問題:究竟可不可以把臺灣KWC那個可換彈殼的轉輪換到日本Marui的Python上,以集兩家之長?
答案是………勉強可以!不過KWC的轉輪換到Marui的槍上會轉得不順,轉輪吊臂的閉鎖亦不夠穩固,非要做一番功夫不可。這等苦工…………留待有心人罷了!
[
本帖最後由 c6250 於 19-4-2017 14:31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