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others] 左輪拉雜談

引用:
原帖由 sovietarmy2012 於 21-6-2017 23:06 發表
請問國產Webley邊樹有賣?
SSP 福華街 近南昌街果面間槍鋪有.
價錢不太記得, 但應該不過千

TOP

國產 Webley & Scotts’ Mark VI

久已沒有寫文,就算近年喜見臺灣出了多枝質素不差的左輪,奈何之前發展另一項興趣已把錢用得七七八八,所以都只是遠觀,未有入手。不過最近因工作又要與汽槍扯上關係,肚裡的槍蟲又開始蠢蠢欲動,於是又四出去找槍來頂癮……

某天行過槍鋪,駐足一看,見到全銀色臺灣出品的 Webley Mk VI,對其槍身上有不差的刻印大感興趣,正打算購入時,卻見另一枝全黑的MkVI,售價只是七百有餘,於是便進去作了一些比較………之後,都是敵不過荷包,買了一枝國貨。

這枝應是Well抄襲臺灣出品的山寨貨,做工當然比不上臺灣貨,但是價錢亦相應作出反映。

包裝
原裝有啤好的玻璃膠紙套,要撕掉玻璃膠紙才可打開盒試槍。基本紙盒一個,印有槍的照片,而盒邊則有一些有關這槍的資料。



內容
真空吸塑膠作為內襯。
有槍一枝,bb彈一包,彈殼六粒,說明書一份。



說明書
可能是照抄臺灣貨的關係,所以說明書圖文並茂,亦有參考價值。




左邊槍身

右邊槍身

從上可見槍身刻印全無。


槍身左邊特寫,可見只是一般上漆,經過一輪把玩,表面油漆已開掉落。



槍嘴特寫,可見有用來裝上滅聲器的鏍絲牙。



槍身右邊這些都是浮雕,不要真的用鏍絲批去扭!



主氣閥擊點及後照門特寫,留意那些分模線,未知臺灣貨做的又如何?



槍身右邊特寫。扳機對上的pin位都是浮雕。



打開槍柄,就可以放入co2氣瓶,再用槍繩扣扭入。



轉輪特寫。留意轉輪上兩組的阻鐵扣槽。(當然還有那條分模線)



槍身頂部。(又是分模線)



前準星。前準星是與槍身一體成形,不能更換。(好像臺灣出品都一樣)



槍身右邊、槍架開合機關的復位彈簧。



打開槍架後的情況。



取出轉輪,可見內管尾部、用來頂著轉輪前部的軟膠壓力錐。順帶一提,此槍是有hop up的。



下半槍架特寫。可見軟膠製的出氣口。留意兩塊轉輪阻鐵。



在閑置狀態下,前面的阻鐵會頂著轉輪前面的扣槽。



而在擊發時,前面的阻鐵會退下,讓轉輪轉動,跟著在擊發前,後面的阻鐵會推出來扣著轉輪後方的扣槽。擊發後後方的阻鐵會立刻退下、而前方的阻鐵又會推上,回復閑置狀態。



轉輪特寫。留意其設計是入點38 (直徑9mm) 彈殼的尺寸,比真鐵的點455細了不小。



轉輪退彈星的作動凸輪軸裝置。



扳機特寫。(又是分模線)



上半槍架的扣鎖孔。



彈殼特寫。基本上是點38規格,底沿部份沒有凹坑,不能使用moon clip,而吹口屬於小口徑。其膠頭的質素頗為參差,影響集彈性。
留意一般WG357規格的彈殼會過長,不改不能用。




後記

一枝重量滿分,手感不錯的左輪,不過因為多年沒有練槍,加上手腕受傷,所以暫時打不出甚麼準繩度,不過爆音可以用「嚇得下人」來形容。最好玩的是用點力扳開上槍架時,彈殼就會應聲跳出來,那一下子的滿足感就可以令這枝左輪的把玩性大大提高,當然,這種把玩方法會令到槍機部份加快磨損,不過槍是買來玩的嘛!不過,這枝山寨貨有一點比原裝好,就是有hop-up。

另一方面,因為是抄上抄,所以一切刻印等等全部欠奉,這令到有心玩Webley & Scott MkVI 的人會再三思。而彈殼咬彈膠部份水準參差,進一步令到準繩度下降。表面處理亦是下乘,把玩了不足一個月就已有多處油漆剝落的情況,如果再加上在槍套抽插、甩油情況就更雪上加霜。再者,這枝國貨的分模線大多未處理,於是外觀上又再扣點分。

數了這麼多的壞處,為甚麼還要買這枝國貨,只因一個理由:便宜!
我在購買時心理就認定這枝不是英國出品的Webley & Scott 的MkVI,而是當年英聯邦國家出產的山寨貨!

最後還有一點想和大家分享,就是英國那邊售賣的除了這枝Well出品外,還有打正Webley旗號的版本,不過就在右扳機前方的槍架上多了一個安全制。


有沒有師兄買了臺灣的MkVI,又可以把付錄的「訓練手冊」scan給小弟?

[ 本帖最後由 c6250 於 23-6-2017 08:03 編輯 ]

5 個讚好! TOP

拜讀貴文後實在避過一伏

點解無端老翻呢支,又係R頭。。。
DIY : 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身 !

《河湟有感》司空圖
一自蕭關起戰塵,河湟隔斷異鄉春。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

TOP

回覆 182# 的帖子

WELCOME BACK! 好文要LIKE

TOP

引用:
原帖由 c6250 於 22-6-2017 18:38 發表
國產 Webley & Scotts’ Mark VI

久已沒有寫文,就算近年喜見臺灣出了多枝質素不差的左輪,奈何之前發展另一項興趣已把錢用得七七八八,所以都只是遠觀,未有入手。不過最近因工作又要與汽槍扯上關係,肚裡的槍蟲 ...

有沒有師兄買了臺灣的MkVI,又可以把付錄的「訓練手冊」scan給小弟?
我無 scanner,用手機影的,希望有幫助。
黑白手冊










1 個讚好! TOP

彩色手冊





1 個讚好! TOP

引用:
原帖由 sovietarmy2012 於 22-6-2017 19:09 發表
拜讀貴文後實在避過一伏

點解無端老翻呢支,又係R頭。。。
So師傅你要求高,這種山寨貨自然不合你心水。

Well想進一步開拓英國市場。

TOP

引用:
原帖由 olw0978 於 22-6-2017 22:31 發表
彩色手冊
謝謝師兄的幫忙。

TOP

回182#
謝謝樓主的圖文並茂介紹.

TOP

引用:
原帖由 c6250 於 23-6-2017 12:50 發表


So師傅你要求高,這種山寨貨自然不合你心水。

Well想進一步開拓英國市場。
非也,係有嘜加上靚料值回票價
DIY : 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身 !

《河湟有感》司空圖
一自蕭關起戰塵,河湟隔斷異鄉春。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

TOP

感謝C6250 師兄不停更新
原創小說:黑鷲

http://ck101.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60842&extra=page%3D3

TOP

Colt Single Action Army
左輪中的左輪


Colt Single Action Army (SAA) 可謂是左輪中的左輪,無論是甚麼出名的左輪,都會有人不懂,但一說到「牛仔槍」,恐怕就算是對槍一竅不通的小姐們,都會立刻有印象,試過向小姐們解釋甚麼是左輪,說上了半天,甚麼孟波的槍,奇連依士活的槍,她們都是一頭霧水,但是一說到「牛仔槍」,她們都會恍然大悟,大有「你唔早講!」的意思。

Colt SAA基本上是為了1873年美國軍方的招標新槍而設計,之後正式成為美軍的標準左輪直至1892年由Colt model 1892(一枝雙動作左輪)取代。在1941年以前SAA的基本槍管長度有4又3/4吋(Civilian平民型),5吋半(Artilery炮兵型),及7吋半管(Calvalry騎兵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戰時因要騰出資源來生產其他「更實用」的火器、SAA於是停產。在這之前生產的SAA都叫做第一代。Colt原本以為SAA的生產就此了結,不過戰後由於牛仔片的興起,人們對於SAA的需求又再湧起,於是Colt廠於1956年重開SAA的生產線,直至1974年,這個時期出品的SAA稱為第二代。Colt於1976年再把SAA的轉輪軸承重新設計並予以生產,於1982年停產。稱之為第三代。Colt在1994年再一次因應需求重開SAA的生產線,人稱為後三代或是第四代。現時SAA生產的主要口徑有32-40,38-40,38 spl, 357 magnum, 45 colt,再加上銀色及黑色表面處理共36種變化。
有很多出名的西部人物,無論是美名或是臭名,都與SAA扯上關係,其實當中有些人根本不用SAA,或是SAA根本在他的時代還未面世,不過就是因為SAA的名氣響亮,所以大家都不管真偽的都把那些人當成是SAA的使用者。
不過當中還是有一些名人肯定是對SAA情有獨鍾,例如美國總統羅斯福,於1890年他還未做總統時就說過 "Every ranchman carries a revolver, a long … Colt or Smith & Wesson, by preference the former".大意是:每個務農者都應攜帶一枝左輪,……,無論是Colt或是Smith Wesson,不過以前者為首選。
另外就是二次大戰時人稱「鐵血將軍」的巴頓將軍,他由初當騎兵時就開始配用SAA一直到他離世。

個人一直對SAA的興趣不大,一直沒有「直接」收藏,不過去年接收了一批棄槍,當中有一枝是SAA,就這麼糊裡糊塗的收了回來,不過拿回來以後都只是塞在暗角,一直沒有拿出來,直至最近偶爾給翻了出來,打算打幾槍試試,結果要把全槍拆解進行大翻修………
不過倒讓我重新對這種左輪有新的看法………
這枝是日本Tanaka Works 1988年的出品,電鍍銀色,4又4份3吋平民(civilian)形號,氣缸在槍柄,入彈殼版本。

槍身左邊


槍身右邊


左邊的刻字特寫


右邊的刻字特寫


槍管的刻字特寫


握柄下方的彷序號,連同入氣口特寫


槍管下方的彷序號


槍架下方的彷序號,留意這槍的上身是由左右兩半合成,並不是一體成形。


上彈/退彈操作
可能有些人像我一樣,對這種史前槍械不感興趣,所以特別加插這一個部份。
先把擊鎚「半扣」


把右邊的上彈閘打開


如果轉輪內有已作擊發的彈殼,就要用手轉動轉輪(約10度),使到彈倉殼對準那個退殼凹位。
推動退彈杆,把那一個彈殼推出來。


用手再轉動轉輪,使到下一個彈倉對準凹位,重做推彈殼動作,直至完成6個彈倉的操作。
有人說每推出一個空彈殼,就立刻入一粒新子彈,但亦有人說最好先把所有空彈殼全都退出來,才開始入新子彈。
之後把「半扣」的擊鎚放回。

射擊操作
由於這是一枝「單動(single action)」左輪,所以每次擊發前都要先把擊鎚扳後,然後才可擊發。


不過SAA最吸引我的是地方是曲面與平面相互間所構成的線條,在那個年代,設計師設計出來的東西,在科技層面當然比不上今天的產品,但在美觀方面則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槍架右前端由五組曲面所組成的線條


槍架與槍管的接合位。留意那個對位用的刻印。


轉輪尾部的曲面成形一個渾圓的尾部。


握柄背部的曲面,與槍身曲面所形成的曲線。


小評:
這枝Tanaka的SAA已是年代久遠之物,不過電鍍表面依然亮麗如昔,秘密是所用的鍍面跟今天常見的鍍銀表層不同!明顯是厚實很多。一些同期其他廠如Kokusai的電鍍層相對容易會起氧化,但是Tanaka當年用在這槍的電鍍層就相對長壽,不過今天Tanaka的電鍍層就遠遠比不上了(詳見有關Tanaka Bio Hazard 特別版M29的介紹)。原本這系列的槍應是各家的珍藏品,可惜就是擊鎚給搞壞了,擊鎚的那個「半扣」位得容易就變形,形成沒有了半扣,影響了上彈/退彈的運作。另外,原廠子彈殼內的咬彈膠很容易就會從彈殼中掉出來,沒有了咬彈膠,那粒彈殼就變成廢物。實際操作上亦有問題,因為氣體要穿過彈殼吹出bb彈,所以彈殼的底是穿孔的,當把彈倉「對得過份正中時」,常有退彈杆從彈殼底穿出來,而不是把彈殼推出!
這槍確實讓我對Colt Single Action Army的結構和操作有更深的體會,亦學會從美學的角度去欣賞這枝槍…………
…………會不會有一天我會走去鑽研「轉槍」呢……………看來又要去買枝全金屬的來轉轉了…………


[ 本帖最後由 c6250 於 29-6-2017 17:44 編輯 ]

2 個讚好! TOP

辛苦辛苦

TOP

唔知點解,在7月1日起,看不到樓主的圖片
在以前的圖片位置.有以下英文..
PLEASE UPDATE YOUR ACCOUNT TO ENABLE 3RD PARTY HOSTING.
請教C Hing們,如何恢復過來,才看到圖片呢 謝謝

TOP

引用:
原帖由 kornhill401 於 3-7-2017 01:43 發表
唔知點解,在7月1日起,看不到樓主的圖片
在以前的圖片位置.有以下英文..
PLEASE UPDATE YOUR ACCOUNT TO ENABLE 3RD PARTY HOSTING.
請教C Hing們,如何恢復過來,才看到圖片呢 謝謝
因為圖床開始收費,需要支付年費/月費比photobucket 方可開通站外連結圖像,而費用係399.9 美金一年...
原創小說:黑鷲

http://ck101.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60842&extra=page%3D3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