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loveless 於 28-3-2018 09:38 發表
成日話星加坡如何有海水化淡就唔駛再買水云云既人,
感覺上好多都冇認真去睇過星加坡自給自足既成本同代價.
星加坡自給計劃舖排左超過50年至有今日成果,
而海水化淡只為星加坡提供20%用水,
預計到2060年共有5間化淡廠服役,最高可應付25%需求.
其餘有40%係再循環生水,
剩下係靠用上了接近70%國土面積的集水區.
星加坡食水自給計劃主要係做談判籌碼, 用來壓低馬來西亞供水價格, 亦防止馬來西亞用食水影響新加坡政治.
事後證明這策略是成功的, 最終是否100%自給已不是重點.
香港響食水呢方面自6,70年代都係向住提升自給率做準備, 70%面積做郊野公園, 其實作用就係集水區,
水塘面積對人口比例上其實非常可觀, 完全不落雨的情況下, 存水量足夠香港人頂半年, 已是十分不錯.
過往亦曾搞海水化淡, 奈何當年技術不合成本效益, 難以持續而放棄了.
現時技術上香港有嘉誠哥做大股東的以色列先進逆滲透化淡技術, 成本正逐步下降, 技術成熟, 可直接拿來香港用, 不假外求.
可惜港府一心以為有東江水就嘆慢板, 香港自己不努力提升自給率增加談判籌碼,
控制東江水的粵海投資是上市公司, 在商言商才不會主動鬆手平售給你.
馬來西亞供水給新加坡, 比東江水平260倍, 用東江水去講所謂中港一家血濃於水, 其實是一個笑柄. 東江水管的建設費仲要係港府出錢.
東江水既非源源不絕, 09年曾經面對乾旱斷流, 也一樣要面對國內污染問題, 維持這樣長距離傳送也拆損和污染了不少,
加上到港後過濾清潔的成本, 東江水成本不比海水化淡輕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