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gainax 於 13-11-2021 23:46 發表
馬記槍特別呢支M4GBB,啲補品短短幾年真係多到好痴線
一堆CNC身416身都好似有2,3間出,同一隻M4原裝樣身幾間鍛造...
照咁計真係好唔公平偏哂馬記到,諗諗下其實M4好似仲有同為日本設計支K&J、KF ...
分享一下較早前在TAOBAO 買的ACOG COPY,750 元沒RMR ,950 元 有RMR 和遮光罩。
像真細節在下也不懂,因為在下沒玩過真野,
但以實用性來說,光纖出的反V 紅點相當夠光和實用,鏡片無偏色也清,算是物有所值的了,
而RMR 反倒是暗了一些,室內光源是沒問題,如果室外大太陽可能淡了一些。
還記得7, 8 年前買的COPY ACOG ,質量低到一個點,膠水外溢無MARKING 已是基本,真光纖紅點的亮度真是暗到不能用,收四百多元,但當年沒選擇麻。
G 兄對GBB 的熱情真是有目共睹,多年來都沒變,其實在這點上在下是頗為欣賞。
在下雖然玩了GBB 都近十年,第一套是GP 自砌KIT,也是很好的「學習工具」 ....
但在下遠不及閣下專一,在下基本上甚麼都玩,手拉電動氣動CO2 也玩 ( 高達RC 坦克那些就不計算了 ),個別項目自然不會太精了。
在下對GBB 文化的演變也是看在眼裡,
當年系統不成熟,問題多多,但愛玩GBB 的玩家卻不在少數,
有時批評GBB 系統「不好」,可能是可靠性不好,而不是GBB本身不好,但對一些玩家來說也算是「冒犯」了,
當時最常見的就是問GBB 好定AEG好,多數是罵戰收場。
其實壓根本的問題就是賣點不同,AEG 是性能優先,外觀次之,GBB 玩樂優先,性能次之,
如果要同場的話自然是AEG 有相當大的優勢,這也是不少人批評的說詞。
但其實GBB 友當時也沒甚麼好說,因為真的是硬傷。
當下衍生了不少純GBB 團體,說是「圈子」肯定是的,但「小圈子」也不見得,因為人數都相當多了。
雖然在下主觀期望大家以和為貴,但事實上身邊也有朋友是純GBB 友,他們要對抗無限的的AEG 真的是被吊打的,
不要說甚麼技術不技術,硬體上準度是AEG 好些,彈量是AEG 壓倒性的多,如果AEG 打不嬴是人的問題。
這種硬件上的不公平也是事實,硬要GBB 友「以和為貴」給AEG 派彈壓制,就好像對戰遊戲拿個D 級弱角對抗SS 級廚角一樣,D 級輸了還要給SS 廚說:遊戲而已,別認真。
後來在下也攪了一個名堂叫:限彈。
限彈600 發一刀切同火力,看起來簡陋但其實實際上已經消除了「無限彈」和「快頻壓制」兩個問題,
快頻40 發一秒好不好,15 秒彈切,之後可以用手掟或用單發手槍打到尾。
對GBB 來說雖然不是完全公平,但已經是「有得打」了,在下也在自己的場中用過純GBB 打了一天,實際戰果跟在下拿次世代差不多,有殺有死,可見其平衡性。
但在下人脈不廣,這個RULE都是圍內玩而已,數年加起來,大概有玩過這規則的是百餘人吧,至今我仍然是認為這規則是相當完善的了。
現在室外場的執得7788,在下也近兩年沒開GAME ,也沒場好開,這個RULE 就暫時沈默吧。
至於可靠性在今時今日已解決不少了,還記得以前GBB 要「打得順一雞清」已經是一個噱頭,
因為當年真是很多GBB 做不到,但今時今日真是基本,如果一雞清不到可以塞番入工廠再製一次,
以前GBB 平價化是令不少人入坑GBB 的誘因,而MARUI MWS 「性能平民化」又是一次爆發,
先不論MWS 出世前多少質疑,但2015 年橫空出世後,把GBB 大餅很大的一塊咬掉卻是事實,
三千元的價格不特別貴,彈匣還是特別平 ( 及不上WE ),原裝開箱不用花錢再改也是很吸引的,
還記得不是太久, 4 , 5年前吧,仍然流行一句:「不懂維修不要玩GBB」,
那時真是金句來,許多人是覺得反智,但某程度也是事實,因為當時除了少數一開即玩的「膽槍」外,
大部份真是式多式少要「執」,執完也不是保一世平安,可能打多兩三槍之後又死一次,
所以「不懂修不要玩」其實不是反話,因為出事的頻率是偏高,次次給錢別人修,花錢花時間也。
MWS 出世以後,身邊最少多了兩個GBB 友,都是玩開電槍的,其中一個A 君還是「純GBB 友」的好友,
事實上A 君也看著「純GBB友」玩了許多年GBB,但應該是看他維修多過玩,所以多年不入手吧,A 君只玩GBB 手槍和電槍,
反而是MWS 出了之後買了柄 地鐵十六,不用修直接落場真是很「新手向」,這一點相比起「便宜」,又是另一個層面上的推人入坑恩物。
至於談及為何MARUI 補品多和平,其實在下想到一個原因,
就是MARUI 近乎沒有「改版」問題,今日買的零件,塞入去MARUI 十年八載前的槍,多數是可以照用的,
不用考慮太多「對應」問題,因為基本上都不會改,反而其他廠可能有「VER 1234567 」問題,第三廠做完一套身打算給某某槍,
同時發布該槍出GEN 2 改了乜乜乜,如果不是親生仔副廠根本不會知對不對應,又是危險了。
因為開模製作,模具平極都十萬至數十萬,是要賣一定數量才可以收回成本,
否則不單止「無賺」,而且要倒蝕以十萬元計和一堆存倉運輸費。
在下也等了好多年KSC M4 系統的「輕量匣」,恐怕等到孫代還是不會見到吧,大家都不想做這些二線品牌。
一些不太大型的第三廠自然寧可做一些大路款式安全至上,MARUI M4 系統自然是首選了。
之後的爛大街補品目標應該是MARUI AK GBB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