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平台:採軍隊編制 服務戰場──童軍
2008-11-14
圖:香港童軍活動始於1909年,成員至今已超過10萬人。圖為11月9日在香港大球場舉行的「2008年香港童軍大會操」(新華社)
童軍運動的基礎奠定於創始人貝登堡中將在軍事訓練上的經驗。童軍(Scouting)一詞原來的意思即偵查、搜索,令人聯想起戰時執行軍事偵察、帶冒險性質的角色。因此,童子軍採軍隊編制,經常進行訓練,內容主要為禮節、操法、紀律、結繩、旗語、救護、炊事和露營等。童軍的3個特徵為:「三指」軍禮(「三指」代表智、仁、勇);佩戴百合花徽章;以「準備」為口號。「準備」是貝登堡送給世界童軍的共同銘言,鼓勵童軍隨時準備、養成良好習慣。
經過訓練的童軍曾在戰爭中起了相當作用。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變」中,百多名童軍深入戰區,從事戰地服務工作,其中4人還獻出了年輕的生命。1937年,中國對日8年抗戰開始,大批難民湧入香港,童軍不但投入救助難民工作,總會還應政府要求,分擔防空、傳訊和救護等工作,並成立童軍傳訊隊。
童軍運動通常依年齡和學齡分成數個階段,使同一階段的成員可以得到完善而合理的訓練。而各地也設立了一些切合特定族群需求的階段和項目,如香港的「特能童軍」,旨在將運動推廣到殘疾青年人。
為鼓勵成人擔任領導角色而設的「木章訓練」,是一項世界公認的童軍領袖訓練課程。2007年9月,香港童軍總會與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合作推出「領導及管理文憑」,由30個學分組成,「領袖木章訓練系統」佔其中9個學分。課程內容融合領導才能訓練與現代管理模式,除鼓勵童軍領袖通過考取木章以獲得具大專院校認可的學術資格外,亦有助童軍運動的發展。這是香港首個由青少年制服團體與本地大學合辦的認可文憑課程,是香港童軍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亦是童軍訓練與正規教育制度接軌的轉捩點。
(童軍.下篇)余正
http://www.takungpao.com/news/08/11/14/TSPT-990028.htm
===========================================================================================
我覺得童軍興軍事的關係係歷史, 到了今時今日巳沒有軍事作用, 現在童軍目的只是令青少年成為良好公民
筆者把軍事化帶到現代的香港童軍似乎有點不合時宜, 如果只是一則歷史類文章, 重軍事化的童軍是絕對正確
但是現代化之中的童軍就唔見得有什麼軍事色彩
另外如果你話軍事色彩的制服, 我自己覺得制服是團結及令成員有責任感的工具(制服團隊成員會明白)
大公報是中資的, 為何有這麼多關於"童軍"的專題報導呢? 而中共本身又沒有童軍 (
中國童子軍是台灣的)
歡迎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