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班人終於醒覺!
永和號周五惜別嘉咸街 80年雜貨舖不敵時代巨輪
(明報)1月20日 星期二 05:05
【明報專訊】顧客不絕的新式商店,包圍着人流疏落的陳年老舖。從前對面街的糧油店,已變成今天的凍肉店,然嘉咸街「百年老店」永和號80年來仍屹立不倒,可惜老店終不敵時代衝擊,將要淡出面臨巨變的中環 嘉咸街。店主關伯年事已高,決定於本周五光榮結業。人離開,情常在,市建局 計劃保留見證永和號興衰的陳設與器具,於重建後展示昔日嘉咸街的風光。
走入永和號,彷彿進入時光隧道,木架、算盤、秤砣雖已「一把年紀」,仍各司其職。
關伯使用桌上的司馬秤計算重量和價錢數十年,砝碼早已佈滿鏽蝕,「司馬秤很方便,容易使用又清楚。電子磅雖然可立即算出重量和價錢,但有限重,這個秤就可以量度10斤貨物。」店內還有一台坐地式司馬秤,秤台上卻放了一大堆雜物紙箱,關伯稱這個秤「年過六十」,近年鮮有用武之地,「幾十年前賣米、炭和柴,有時重達五六十斤,甚至過百斤,便會用大秤。現在哪會有人一次過買百斤米,我只會間中用這秤量體重。」
市建局收購 店主﹕太累不幹了
40多年前,永和號聘用了12名員工,賣油賣米還賣罐裝鮑魚,是鼎盛時代。但1997年起,只餘下關伯夫婦經營,「朝8晚6」的收入只夠交舖租和餬口,「月租1萬元,1天只有千幾元生意,根本撐不住,被超級市場『鬥死』。」
業主把業權賣給市建局,市建局要求月租1.7萬元,他乾脆退休,「就算維持月租1萬元也不幹,太累了。」但關伯直言永和號是「再生父母」,養大了他和家人,對於老店和一眾惠顧多年的街坊,同樣感到依依不捨。市建局去年起收購嘉咸街一帶的物業,未來發展為商住用地。據土地註冊處 資料,永和號所在的威靈頓街120號物業,業主在去年10月以2666萬元賣給市建局。市建局曾邀請關伯在重建後再度經營永和號,好讓這家80年老店重生。不過,76歲的關伯決定退休,並獲得數十萬元賠償。
招牌器具將保留作展覽
店商已去,風貌仍在。據了解,市建區有意把嘉咸街塑造為「老店街」,既邀請老字號品牌開設地舖,亦會舉辦展覽,重現嘉咸街舊日風光。永和號的家俬和器具、關伯保有的出入貨單和文獻,以及永和號的招牌都屬珍貴史物,背負數十年歷史,反映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嘉咸街的商業風貌,並記載當時受歡迎的貨物種類及物價水平。市建局將一一接收,於未來向大眾展覽。
明報記者 何偉畧
市局重建唔係只係一味拆拆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