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M4 vs AR15 vs M16

名稱同火控、config之類無關的.

ArmaLite 原本係飛機生產商Fairchild的一個部門, 負責發展概念槍械.
1954年 Stoner成為總設計師, Fairchild覺得有商機, 就投資把ArmaLite 成為公司.
54-59年之間, Stoner完成了 AR10 及 AR15的設計,
故名思義. AR-15就係 Armalite 開發的第15支槍械: ArmaLite Rifle 15

財政上呢幾年間 Armalite 蝕到o區電,
Fairchild 唔願再投資, 在1959年把AR15的設計賣斷比Colt.

Colt 保留了AR15的名稱.
而終於在1962年, AR15被美軍採用. 制式化就自然唔會叫AR15.
M14 係對上一代制式步槍
而M15 係以M14作為基礎改裝的SAW
所以AR15 順序就正式成了M16.

到80年代美軍開發制式卡賓,
以M16作基礎的 XM4 最後被採用,
正式命名M4, 順序代替M3

大家或者會諗
M3 係SMG
但M3在WW2後其實冇後繼槍
而177, Car-15, Commando 呢堆槍, 因為性能唔夠全面, 所以從來冇例入制式槍械.

TOP

繼續.....

軍方採購架生, 最著重劃一標準, 以方便處理物流、維修各種煩死人的問題.
但民用是自由市場, 無可避免會出現槍件品質豐儉由人的供求情況.

尾通就係其中一個例子.
軍方Mil-spec尾通只有一個標準, 細看就會留意到螺絲牙係凸過筒身, 以數十年前的生產水平, 其實所需工藝/工序是較複雜的.

無可避免地, 民間很快就找到省錢的生產方法, 於是有了所謂 Commercial-spec尾通: 筒身圓周稍大, 降低絲牙精確度要求, 容易生產, 下身可共用但不能安裝Mil-spec尾托. 這些早年被認為是簡單的商業決定, 真接導至數十年後存在的各種混淆.

準星係另一種例子.
當Colt 開始生產Flat top上身, 設計分體手揪準星時, 高度理所當然係跟番M16A2手揪標準.
但開始生產才發覺上身魚骨位太薄會爆開, 於是焗住要把上身加高補強.
就因為高了丁點, 結果係前後準星瞄準時出現差誤.
COLT 作了一個當時最省錢但影響深遠的決定 : 改高前準星補鑊.

民間對這個問題反應比較慢, 而又因為各廠家沒共識地各施各方去應對, 於是出現了降矮了的後準星, 加高的前準星桿. 這些槍件流通市面, 隨著時日過去,大家都不再深究或明白最初構成問題的原因, 當錯誤配搭下就構成了無數混淆混亂.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