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others] Well, well, well….Well AK GBB開箱

AK設計原意同第一代都係沖壓槍身的.
蘇聯由開始投產, 就即刻發現國家當時沖壓及焊接技術/精度不足以應付要求.
有說主要係bolt軌精度唔夠,

49-51年間, 沖壓槍身不合格率太高,
唯有緊急應變,
改用所有曾經生產Mosin步槍既車間,
直接用billet車出整個AK下身.
呢個方法又重又慢又貴,
但當時已進入冷戰年代,
世界局勢充滿競爭味道,
蘇聯又深信突擊步槍才能應付戰爭,
但手上基本上只有SKS 及 AK,
所以焗住o都要mill 個槍身出黎.

改良版AKM在1959年出現, 時隔多年生產技術亦改進到足以應付沖壓槍身, 就再冇milled槍身了.

1948-1951 Type 1 = 失敗沖壓1.3mm厚槍身
1952-1959 Type II = 鑼件槍身
1959 AKM  = 沖壓1mm槍身

有說AKM 改良包括加入擊鎚延遲,
作用唔係要減射速,
而係針對沖壓槍身缺點(長久使用夾唔緊trunnion, ie.槍管會鬆)

TOP

太客氣小弟只係件人肉google translate

TOP

引用:
原帖由 olw0978 於 22-6-2017 19:59 發表

Type II 及 AKM 之間還有 Type III

http://firearmsworld.net/russain/kalash/ak/ak47.htm
http://firearmsworld.net/russain/kalash/ak/akm.htm
那當然 AKM 好多時仲係被寫為Type 4..

Type III 係1953年開發, 55年投產, 59年停產.
其中一個同Type II有分別既小細節, 係Type III 槍身一般唔再刻年份, 改用略碼.
若要詳細些, 係可以揾到刻有[ ⑸ ] 的槍身, [ L ] [ M ] 刻碼的有很多, 甚至[ P ]碼的亦有出現過
[ ⑸ ] 係53, [ L ] [ M ] 係59/60, [ P ] 係61..
AK 的典故永遠係寫極都仲有的,
例如 [ ⑸ ]係 53, 但又可以係 56....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