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Ben_9413 於 26-10-2017 23:24 發表
願聞其詳
手上沒什麼資料,找不到第四師團的戰史,因此不加評論
基本上日軍只有十八個甲種師團,別稱挽馬師團,下有兩步兵旅團四聯隊(炮、騎、輜、工),正宗的常備軍,第四師團在其中,戰力強悍
及後的便是乙種師團,別稱馱馬師團,把騎兵聯隊改成騎兵大隊,編制上只是縮編了馬隊,但騎兵是倭陸軍貴族部隊,少了貴族的部隊,待遇和戰力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丙種師團更是水得不行,只有三步聯隊、炮聯隊、工兵聯隊;丁種師團則是三個步兵聯隊外加點特種大隊、中隊(此處特種兵指除步兵以外的軍兵種),已經不是「水」可以形容,就是一個草台班子
混成旅則是五個步兵聯隊合四中隊(炮、騎、輜、工)
基本上番號一百以後的日師團都已經是丙、丁師團,兵源是新入伍的士兵,或是復員老兵,上至十五下至四十,而且編制極簡,簡單點說就是豆腐。恰好一零四師團也是出身大阪,不知是否張冠李戴錯扣帽子
混成旅的兵源基本同樣,優秀的士兵沒多少,很多農村兵和復員兵,打順風仗、維持治安可以,硬仗可不太行
甲種師團和其他師團的分別在哪,倒是可以用幾個小例子作旁證
一、中共一一五師在1937年9月於平型關伏擊了一個日軍輜重聯隊,登時聲名大振。雖然日軍素有輕視輜重兵的傳統,但偏偏一一五師打敗的是第五師團的輜重聯隊,就是這時候開始,才有「皇軍並非不可戰勝」的說法,這可是國府軍在上海打了一個月也沒能獲得的評價
二、第六師團雖說編制齊全,但軍部輕視熊本人,因此在火炮上只給予了75口徑的火炮。但就是在這「半殘缺」的火炮編制下,第六師團在仍是日軍的急先鋒,也沒聽說過有哪個乙種師團在戰績上比得上第六師團
三、台兒莊戰役中,李宗仁上將軍以十五個師的兵力對抗日五、十師團的其中兩個旅團,兵力比最少3:1,但硬是吃不下。這當然跟中央軍出工不出力有些許關係,但第二集團軍孫連仲將軍乃西北軍猛將之一,仍然幾乎防不住防線
四、崑崙關戰役之中,國府軍調動中央軍精銳第五軍(相比之下所謂德式師比之差遠了)在內的數個軍到當地,日軍竟是狂得沒邊,只旅出第五師團;戰役爆發之時,第五軍出盡全力,但對手卻只是第五師團屬下的一個旅團。幸好第五軍杜聿明是中央軍鮮有的悍將,加上國府軍炮兵集中,因此才擊退日軍
[
本帖最後由 LCH925 於 27-10-2017 20:35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