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t Single Action Army
左輪中的左輪
Colt Single Action Army (SAA) 可謂是左輪中的左輪,無論是甚麼出名的左輪,都會有人不懂,但一說到「牛仔槍」,恐怕就算是對槍一竅不通的小姐們,都會立刻有印象,試過向小姐們解釋甚麼是左輪,說上了半天,甚麼孟波的槍,奇連依士活的槍,她們都是一頭霧水,但是一說到「牛仔槍」,她們都會恍然大悟,大有「你唔早講!」的意思。
Colt SAA基本上是為了1873年美國軍方的招標新槍而設計,之後正式成為美軍的標準左輪直至1892年由Colt model 1892(一枝雙動作左輪)取代。在1941年以前SAA的基本槍管長度有4又3/4吋(Civilian平民型),5吋半(Artilery炮兵型),及7吋半管(Calvalry騎兵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戰時因要騰出資源來生產其他「更實用」的火器、SAA於是停產。在這之前生產的SAA都叫做第一代。Colt原本以為SAA的生產就此了結,不過戰後由於牛仔片的興起,人們對於SAA的需求又再湧起,於是Colt廠於1956年重開SAA的生產線,直至1974年,這個時期出品的SAA稱為第二代。Colt於1976年再把SAA的轉輪軸承重新設計並予以生產,於1982年停產。稱之為第三代。Colt在1994年再一次因應需求重開SAA的生產線,人稱為後三代或是第四代。現時SAA生產的主要口徑有32-40,38-40,38 spl, 357 magnum, 45 colt,再加上銀色及黑色表面處理共36種變化。
有很多出名的西部人物,無論是美名或是臭名,都與SAA扯上關係,其實當中有些人根本不用SAA,或是SAA根本在他的時代還未面世,不過就是因為SAA的名氣響亮,所以大家都不管真偽的都把那些人當成是SAA的使用者。
不過當中還是有一些名人肯定是對SAA情有獨鍾,例如美國總統羅斯福,於1890年他還未做總統時就說過 "Every ranchman carries a revolver, a long … Colt or Smith & Wesson, by preference the former".大意是:每個務農者都應攜帶一枝左輪,……,無論是Colt或是Smith Wesson,不過以前者為首選。
另外就是二次大戰時人稱「鐵血將軍」的巴頓將軍,他由初當騎兵時就開始配用SAA一直到他離世。
個人一直對SAA的興趣不大,一直沒有「直接」收藏,不過去年接收了一批棄槍,當中有一枝是SAA,就這麼糊裡糊塗的收了回來,不過拿回來以後都只是塞在暗角,一直沒有拿出來,直至最近偶爾給翻了出來,打算打幾槍試試,結果要把全槍拆解進行大翻修………
不過倒讓我重新對這種左輪有新的看法………
這枝是日本Tanaka Works 1988年的出品,電鍍銀色,4又4份3吋平民(civilian)形號,氣缸在槍柄,入彈殼版本。
槍身左邊
槍身右邊
左邊的刻字特寫
右邊的刻字特寫
槍管的刻字特寫
握柄下方的彷序號,連同入氣口特寫
槍管下方的彷序號
槍架下方的彷序號,留意這槍的上身是由左右兩半合成,並不是一體成形。
上彈/退彈操作
可能有些人像我一樣,對這種史前槍械不感興趣,所以特別加插這一個部份。
先把擊鎚「半扣」
把右邊的上彈閘打開
如果轉輪內有已作擊發的彈殼,就要用手轉動轉輪(約10度),使到彈倉殼對準那個退殼凹位。
推動退彈杆,把那一個彈殼推出來。
用手再轉動轉輪,使到下一個彈倉對準凹位,重做推彈殼動作,直至完成6個彈倉的操作。
有人說每推出一個空彈殼,就立刻入一粒新子彈,但亦有人說最好先把所有空彈殼全都退出來,才開始入新子彈。
之後把「半扣」的擊鎚放回。
射擊操作
由於這是一枝「單動(single action)」左輪,所以每次擊發前都要先把擊鎚扳後,然後才可擊發。
不過SAA最吸引我的是地方是曲面與平面相互間所構成的線條,在那個年代,設計師設計出來的東西,在科技層面當然比不上今天的產品,但在美觀方面則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槍架右前端由五組曲面所組成的線條
槍架與槍管的接合位。留意那個對位用的刻印。
轉輪尾部的曲面成形一個渾圓的尾部。
握柄背部的曲面,與槍身曲面所形成的曲線。
小評:
這枝Tanaka的SAA已是年代久遠之物,不過電鍍表面依然亮麗如昔,秘密是所用的鍍面跟今天常見的鍍銀表層不同!明顯是厚實很多。一些同期其他廠如Kokusai的電鍍層相對容易會起氧化,但是Tanaka當年用在這槍的電鍍層就相對長壽,不過今天Tanaka的電鍍層就遠遠比不上了(詳見有關Tanaka Bio Hazard 特別版M29的介紹)。原本這系列的槍應是各家的珍藏品,可惜就是擊鎚給搞壞了,擊鎚的那個「半扣」位得容易就變形,形成沒有了半扣,影響了上彈/退彈的運作。另外,原廠子彈殼內的咬彈膠很容易就會從彈殼中掉出來,沒有了咬彈膠,那粒彈殼就變成廢物。實際操作上亦有問題,因為氣體要穿過彈殼吹出bb彈,所以彈殼的底是穿孔的,當把彈倉「對得過份正中時」,常有退彈杆從彈殼底穿出來,而不是把彈殼推出!
這槍確實讓我對Colt Single Action Army的結構和操作有更深的體會,亦學會從美學的角度去欣賞這枝槍…………
…………會不會有一天我會走去鑽研「轉槍」呢……………看來又要去買枝全金屬的來轉轉了…………
[
本帖最後由 c6250 於 29-6-2017 17:44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