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現今世界上唯一仍在開發的輕型坦克

現今世界上唯一仍在開發的輕型坦克





[ 本帖最後由 Hamlet 於 24-3-2014 17:24 編輯 ]

TOP

引用:
原帖由 WAIKO01 於 24-3-2014 18:12 發表
主炮是105長炮身?觀瞄系統好像“落足料“,貌似比99改更先進
另外,想問問底盤是否由04步衍生而來?
唔係好似502底盤,應該係新開發既。105就係而家國內標準既105高膛壓坦克炮。比起北約標準L7 105炮個威力大DD,如果L7用呢款炮既彈,會好危險。據路邊社消息話,廣州軍區係最大機會第一批裝備既,亦有人話係成都軍區駐西藏部隊。

TOP

引用:
原帖由 WAIKO01 於 24-3-2014 21:36 發表
我覺得西藏山區部隊會優先,畢竟方便運輸,而且從底盤上也不見最近老解兩棲車流行的“衝浪板“,所以推測其未必擁有南方地區有機會需要的兩棲能力,再者中國EFV和04步戰已在南方,即使新輕戰有兩棲能力,也未必有裝備 ...
廣西好似仲有少量改良版62式輕型坦克

TOP

引用:
原帖由 WAIKO01 於 24-3-2014 22:43 發表
那些62A,不是說是屬於測試性質的嗎?
就係剩返o個一批

TOP

引用:
原帖由 WAIKO01 於 25-3-2014 13:51 發表
但對住南仔,那批車有否用武之地?
廣西仲有96A,至於62既話,懲越戰爭入面已經好明顯,雖然話山區機動性可以,但係遇到RPG之類死梗

TOP

淺析國產新一代輕型坦克

騰訊網·軍事頻道2014-03-27 15:13 作者:炮霸707

隨著時間的推移,99A帶給我們的激動已經漸漸淡去。 1500馬力發動機、綜合液力傳動、先進火控系統、一流火力、超強防護鬠……當多年以來的夢想成真之後,確實已無法再撥弄我們的心弦。 在今天,四代戰機、垂發大驅、無人戰機都以成為了白菜,國產坦克裝甲車輛再不拿出點誠意恐怕會真的被人們淡忘。

曾經認為,坦克裝甲車輛的誠意要等到不久將來的第四代坦克,但是在新一代輕型坦克曝光後,越來越多的信息表明新輕坦足以代表新時期國產裝甲車輛的誠意。 如果未來幾年裡這種先進的輕型坦克完成試驗進入部隊服役,這將是中國坦克裝甲技術水平的一個新高度,當然也值得人們小激動一下。

輕型坦克的發展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後。 中國的坦克技術人員在攻克三代坦克技術難關的同時,開始對中國未來的裝甲車族體系和主戰裝備進行規劃。 提出了以履帶、輪式、兩棲和空降四大車族和先進坦克/快速火力突擊車相搭配的陸軍未來主戰裝甲裝備陣容的規劃。 其中大部分裝備在2010年左右完成了研製工作並裝備部隊,但只有快速火力突擊車是個例外。

提出快速火力突擊車的初衷是解決南方地區輕型坦克後繼無人的問題,但在當時普遍的聲音認為輕型坦克已經不能滿足現代戰爭的需要,特別是在105毫米兩棲突擊車和105毫米八輪突擊炮立項之後,快速火力突擊如何能和兩者區別開來成為影響快速火力突擊車立項的關鍵問題。 再加上這一時期其他國家普遍對輕型坦克的興趣不大,於是快速火力突擊車的計劃在使用某型動力後置裝甲底盤安裝輕型105毫米裝甲砲塔進行若干次摸底試驗後被擱置了下來。

快速火力突擊車計劃的再次重啟大約是在2008年左右。 在中國坦克技術人員的不懈努力下,困擾我國新一代坦克和裝甲主戰裝備的技術瓶頸得到解決,99A及其他裝甲主戰裝備研製工作進入尾聲。 雖然這一時期下一代坦克及裝甲主戰裝備的預研工作也已展開,但出於技術延續性的考慮,需要有一種新型的裝甲主戰裝備來走完三代坦克至四代之間的技術積累。

同時這一時期中國周邊安全環境及裝備需求都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特別是在中印邊境方向,對於高機動快速裝甲突擊火力的需求愈發迫切。 快速到達戰場、高原山地高機動性成為快速火力突擊車必須具備的兩個指標。 當然在保證快速到達能力和高機動性的同時,也要有足夠的裝甲防護以便與印度陸軍的一線裝甲火力對抗。

於是,快速火力突擊車的研製被重啟。 因為較之前的兩棲突擊車和輪式突擊砲有更高的防護要求,所以被稱為新一代輕型坦克。 如果用簡練的話語來概括,新一代輕型坦克的技術水平:戰斗全重介於8×8輪式突擊砲與三代主戰坦克之間;火力與防護介於兩者之間;大量應用99A坦克的已有技術、並為四代坦克進行技術積累。

輕型坦克的設計有別於主戰坦克,不管是以步兵戰車為基礎增加防護,還是以中型坦克為基礎優化裝甲分佈,減少死重都是最重要的一點。 步兵戰車通常採用動力中置、載員後置的佈局,並且為了照顧到搭乘步兵的舒適性,車高不能太低。 如果以步兵戰車底盤為基礎來研製輕型坦克的話,首要做的一個就是降低車高,而動力中置不僅妨礙了降低車高的努力,而且還影響到砲塔的俯角射界。 可能有人會說,將步兵戰車底盤改成動力後置,戰斗室中置的佈局,不就可以了嗎? 但筆者要說這是一種得不償失的改進。 首先為了適應坦克的特點,懸掛和行走裝置要重新調整。 第二步戰中置的動力組如果改為後置往往不夠緊湊,需要重新設計。 試想在做了這麼多的工作後,還要再考慮底盤的降高問題,那還不如直接設計一種專門的輕坦底盤了。

從這裡還衍生出另外的一個問題,還有很多人推測的新輕坦克底盤是在PLZ-05及PGZ-10使用的中型砲兵通用底盤上改進而成的。 雖然中型砲兵通用底盤的車高設計的非常合理,但是自行火砲為了承載大型砲塔,底盤設計非常寬大。 如果以此為基礎設計輕坦底盤,如何減重,讓底盤更加緊湊又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況且該底盤成型年代較早,相關底盤、動力組技術已不能滿足我軍新時期對新輕坦的需要,所以這個推測應該也是不成立的。

中型坦克對於底盤的要求和輕型坦克類似,但是巨大的動力艙、全車整體的鋼製結構讓削減重量優化裝甲分佈的工作做的非常困難,而且削減成功的輕型坦克防護性能並不是很好。 比如從59坦克削減到62輕型坦克的重量後,僅僅一發PRG就可以擊穿62的首上裝甲,薄弱的防護導致62式輕型坦克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損失慘重。

綜上所述,新輕坦的底盤應該是一種專門設計的專用底盤。 為了在有限的重量指標下達到盡可能高的防護水平,除了做好減重設計外,大量應用新技術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對於現代坦克來說,動力艙往往要佔去車體的1/2-1/3的長度。 發動機橫置並且採用緊湊的新型動力組可以減掉不少的動力艙長度,有利於減重。 從功率和體積方面來講,應用於中型砲兵通用底盤的8V150發動機可以滿足新輕坦的需要。 然而8V150是我國新150系列發動機的早期型號,性能指標已經不算先進。 假如我國希望在新輕坦上驗證一些下一代坦克動力技術的話,那麼更新一代發動機的8缸型號顯然更加合適新輕坦的需要。 更新一代發動機的功率密度,體積,耗油率等指標都要遠優於現役的新150系列。 選用更新一代發動機,可以讓新輕坦底盤動力艙設計的更加緊湊,整車動力更加充沛。

其次,坦克裝甲車輛通常會選用鋼來作為其結構和殼體的主要材料。 但是作為一些對車重要求比較嚴格的裝甲車輛往往會選用鋁製的車體,因為鋁的密度比鐵要小很多。 在不影響結構強度的情況下,鋁製車體的抗彈性能稍優於同等質量的鋼製車體。 鋁裝甲在某些被擊中的情況下會起火燃燒,這是坦克設計人員在選取鋁製材料時最擔心的地方。 但近年來隨著材料技術的發展,出現了一些燃燒性不強的鋁製輕合金,並且鋁鐵混合結構已在輪式車輛上得到了廣泛應用,所以新輕坦底盤在結構設計和材料使用上,可能會較多考慮鋁合金。

第三,目前雖然99A主戰坦克已經批量裝備部隊,但是我們看到更多的是96A主戰坦克。 96A主戰坦克的問題是,由於動力、懸掛、操控等方面的性能都較為落後,在與新型04A步兵戰車協同時,會拖慢了整支部隊的突擊速度。 前面提到為了驗證更新一代發動機技術,新輕坦應該會採用全新的動力組。 但影響坦克機動性能不僅僅是重量、動力,車輛懸掛的性能也非常重要。 預料新輕坦也會採用應用了主動懸掛技術的全可調液氣懸掛,這可以大大提高越野速度,行進中的射擊穩定性也更加出色。 更為重要的是,全可調液氣懸掛能控制整個車身的俯仰,從而加大火砲的俯仰角度,更好適應中印邊境的戰場環境要求。

新輕坦光有一個好底盤是不夠的,一個優秀的好砲塔也是必須的。 通常輕型裝甲車輛搭載大口徑坦克炮時,為了保證射擊時有足夠的穩定性,通常都會使用長後座結構。 這樣一來與之配用的砲塔設計的就不是太緊湊了,砲塔後部的空間浪費明顯。 砲塔後部重量不大,那麼砲塔正面因為平衡的原因也不會安裝太厚的裝甲。 新輕坦如果要在砲塔方面有所突破的話,其所使用的105毫米坦克炮就必須是正常的型號。 因為輕坦和88A坦克的噸位差距,輕坦所使用的105應該是在長管105基礎上,重新設計助退器的全新型號。

前文提到對車重嚴控的新輕坦底盤勢必會設計的非常緊湊。 由於車內的空間並不充裕,為了儲存足夠的砲彈,尾艙儲彈也就成了必然。 既然尾艙儲彈,那麼全隔艙+洩壓板的設計也就理所因當。 另外使用尾艙裝彈機,減少一個乘員也就有了合理的理由。 這樣足夠重的砲塔尾艙,使得其砲塔正面有了足夠的平衡裕度來增加裝甲並安裝附加裝甲。

對於現代裝甲車輛來說,觀瞄火控系統的重要性正在提高。 不過我國新型8×8輪式105毫米突擊砲、兩棲突擊車都沒有配備上反式車長周視瞄準鏡,起初人們認為這主要是成本問題。 後來在對起職責和作戰環境進行分析後發現,當這兩種裝備在戰場上使用的時候,大部分目標不會距離太遠並且基本位置已知,這與坦克要進入完全陌生、威脅情況未知的環境完全不同。 所以新輕坦裝備配有高性能熱成像儀的上反車長周視瞄準具是非常有用的,甚至類似99A坦克那樣,不計成本地為車長、砲長配雙熱成像儀也是必要的。

除了先進的底盤、砲塔、火砲和火控之外,主動防禦系統也是坦克提高戰鬥力的重要一環。 長期以來,中國坦克設計人員對於主動防禦系統的應用比較保守,但是技術研究並不比國外落後。 中國坦克設計人員認為大規模作戰中,激光制導彈藥或者光學制導武器對於坦克的威脅不可避免,與其用硬殺傷攔截不如採用光電對抗來的實在。 另外在集群推進,步坦協同的時候,硬殺傷很可能對己方車輛和人員造成誤傷。 但主動防禦系統的使用,是世界裝甲車輛發展的大潮,加上新輕坦裝甲肯定要比主戰坦克薄弱,又承擔著四代坦克技術的驗證,所以新輕坦採用主動防禦系統幾乎是必然。

在文章的最後,我們再來回顧下輕型坦克的試驗情況。 網上最早曝光的輕型坦克照片是在2011年底,根據照片環境來判斷,真正的試驗時間應該是在2011年夏天或者更早。 在此之後又陸續曝光了一些輕坦試驗的照片。 根據照片可以推測,在2011年或者更早,輕坦的研製方根據戰術需求試制了兩種不同外形的科研樣車。 這兩種樣車在經過可靠性試驗、高原試驗後,研製方對在試驗中暴露的可靠性問題進行了集中解決後,又製造了第二輪樣車。

兩種樣車外形上的差異,主要集中在車體首上的迎彈面設計和砲塔的外形上。 照片較多的一種樣車車體採用了較為常規的首上迎彈面設計,外形與59/96式坦克的佈局類似。 而另外一種則是比較新穎的首下迎彈面設計,外形與MBT-2000坦克類似。 砲塔方面,一種是類似96A坦克較為傳統的砲塔外形,另外一種砲塔正面傾角巨大,砲塔正面較為尖瘦,類似以色列的梅卡瓦坦克。

由於目前沒有任何官方消息,所以我們對於其所有的推測只能依據網上照片、以及技術合理性來進行,所以這款新輕坦最終走向如何,只有時間才能驗證。 (文/俞碩707)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軍事《講武堂》欄目獨家稿件,歡迎非商業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 本帖最後由 Hamlet 於 28-3-2014 17:02 編輯 ]

TOP

引用:
原帖由 WAIKO01 於 28-3-2014 17:33 發表
這麼說山部部隊的裝備優先次序相當前,但以此來“填補“96A的“老化“,實在…… 我認為這想法有點過於理想。
話說,這新底盤只有新輕坦使用? 如果是的話,這不就太過浪費了嗎? 理應當可以成為新的輕型履 ...
但係坦克同步兵戰車既佈局始終係有區別,唔一定適合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