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來一篇"香港如果不是中央政府照顧你們,香港完蛋了"的文...
唔通真係要學台灣咁拆晒d歷史建築物,改晒d 名,封左國父個墓,咁樣先係真正回歸咩?
如果回歸之後要咁樣改... 咁你過來遊咩野呢?不如去下深圳上海
引用:
【大公網訊】近日網絡上熱傳一篇文章,內容是一位內地旅客在新年期間遊覽香港後,所抒發的一點感受,原發於天涯論壇,後迅速被轉貼至CCTV網、中華網等,引起廣泛討論。
原文如下:
《香港,一個去了就不想再去的地方》文卅funnyjay1973
新年伊始,隨著浩浩蕩蕩的旅游大軍,從羅湖進人香港,這個號稱旅游購物天堂的地方。
但兩天下來,在切切實實感受到香港的繁華,國際化,維多利亞灣的美麗,購物天堂的同時,也產生了種種不快,以至於最後回到羅湖關口的時候,有一種浴火重生重見光明的感覺。
對香港最不滿意的是:
第一,人人都說粵語,從不考慮廣大內地游客的感受。從人關開始,從電視,電影,招貼畫,宣傳標語,路人甲乙丙丁,甚至包括公職人員全部粵語。我們是兩眼一抹黑,根本就無法溝通交流。最悲哀的是,在旺角最繁華之地附近咨詢兩個police(怕年級大的不會說普通話情有可原,特意找了兩個年輕人),由於他們不懂普通話,我們也不懂粵語,最後中國人之間居然被迫要用英語來溝通。想看看電視電影吧,特別是香港本地新聞,也統統是粵語,連個字幕都沒有(有的勉強有字幕也是粵語字幕),最後被迫轉到我們的CCTV。我想香港雖然號稱國際化大都市,但既然屬於中國,又立足於中國大陸,每天又有大量大陸游客進人,怎麼也得考慮到大陸游客的感受和方便吧。怎麼回歸已經十年多了,香港人還是固執地把自己高高在上,拒絕融人中華民族呢?
第二,滿街的區旗,殖民化的街道名字。到處都掛個區旗,同五星紅旗形影不離,有的地方幹脆就沒有五星紅旗了,就掛個區旗,生怕人家不知道香港是個特別之地。大部分街道的名字都取個鬼佬名字,什麼彌敦道,軒尼詩道等等。作為中國人,看了這些是看到有些悲哀的,因為在香港完全感受不到這個地方已經回歸了,已經屬於中國了。人關進關要出示港澳通行證,再被重重檢查蓋章不說了,大陸游客要排長隊而香港居民進人內地只憑一卡長驅直人也不說了,香港走路開車要走左邊也不說了,但既然香港是號稱回歸中國,無論如何也應該體現點中國的地方吧。明明是一個國家,偏要搞出個區旗,那上海北京深圳是不是也可以搞個區旗呢?
第三,服務態度內外有別。應該說香港的服務態度比起內地來是好得多,特別是莎莎店,周大福等,但餐飲業就有點問題。一個是在旺角的一家小餐館吃早點,店家玩文字游戲,在菜單上作手腳,讓游客多掏錢;還有在海洋公園的一家餐廳,我們坐下後二十分鐘沒有人理會,而外國人一進門就有人引導著,就坐在我們旁邊,服務員對我們熟視無睹,而對他們熱情備至。我想可能他們認為大陸游客沒有錢,沒有太多的油水,也可能是百年來養成根深蒂固的殖民地心態,對洋大人是天生的崇敬害怕吧。順便說說香港的物價,一個普普通通的標准間,小得也就能擺一個床,一晚就要六百(考慮香港地少人多寸土寸金還可以理解),但一小碗面要四十多,三個餃子要十二,一碗炒飯要六十多,一瓶礦泉水都要十元(港幣和人民幣的匯率為一百比八十八)就難以理解了。因為香港同深圳就一河之隔,為什麼在內地物質大量供應香港的情況下還比深圳要貴那麼多呢?難道是香港號稱國際化都市連水,米,面都寧願從外國進口也決不用大陸的?(有可能,我在超市里基本見不到國內的品牌,比如農夫山泉,康佳,海爾等,基本是屈臣氏,索尼,日立等)。如此高的物價,也難怪一般月人一萬以上的市民要抱怨度日艱辛了。
以上幾點感受,只是我個人的觀點,也許是有失偏頗,但我想,香港作為彈丸之地,孤懸一島,能夠取得現在的成績當然足以自豪,但是不是就躺倒在功勞簿上不前進了呢?
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傳統出口加工型產業倍受衝擊,直接對香港造成巨大威脅,而香港既無資源,又無技術,顯然根基在內地,應該加速融人內地,而不是和內地貌合神離,出處顯示自己的不同和特殊。我想香港應該還有很多路要走,如果不銳意改革,那麼香港的明天將是暗淡的,其很多地位會逐漸被更有活力的上海和深圳取代。
來源:中評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