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1234
發新話題
打印

[認真] 香港傳奇 Peter Rull盧比得 5屆奧運射擊代表 第一代飛虎隊Sniper教頭

香港傳奇 Peter Rull盧比得 5屆奧運射擊代表 第一代飛虎隊Sniper教頭


香港5屆奧運射擊代表 第一代飛虎隊Sniper教頭  Peter Rull 盧比得 (1922-2014)

全名Peter Augustus Rull, Sr. 西班牙英國混血兒
自少跟隨父親學習打獵, 後參與義勇軍在軍中成為神射手, 先後5次代表香港參與奧運射擊項目, 70年代更成為第一代飛虎隊Sniper教頭
其子 Peter Rull Jr.亦代表香港出戰1984年奧運射擊項目

Peter Rull長年於香港射擊總會 Hong Kong Rifle Association 教導射擊,對普及實彈射擊活動非常落力,HKRA亦較其他槍會平民化,射擊入門班及場地租用都是幾百元有交易,很多青年制服團體如童軍總會都會租用HKRA場地及教練作為學員訓練之用。


可惜2006年左右香港射擊總會(總會)與香港射擊聯合總會Hong Kong Shooting Association(聯會)產生路線分歧,總會退出聯會並有官司爭議(相信因聯會走向氣手槍運動化,但總會堅持真槍實彈路線),因政府只認可聯會為唯一射擊運動代表機構,政府隨後向總會將會收回荔枝角九華徑靶場及總部,Peter Rull四出奔走希望政府回心轉意但不果。
Peter Rull於2014年1月6日因病離世,政府亦於2014年5月收回九華徑靶場,超過60年歷史的HKRA失去總部及重心人物後無法再營運,黯然解散。

九華徑靶場,現址保留了靶場設施供外借拍攝電影,現一直丟空。

















令人心酸的故事

ref: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eter_Rull_Sr.

[ 本帖最後由 pbay 於 13-4-2017 16:05 編輯 ]
Five-time Hong Kong Olympian Peter Rull wants shooting range to go public
SCMP  Sunday, 27 October, 2013
http://www.scmp.com/news/hong-ko ... s-shooting-range-go

Peter Rull says the HK Rifle Association's facility is crucial to the sport's survival in the city

A Hong Kong shooting legend is calling for a private shooting range to be made available for public use rather than being reclaimed by the government.
The Hong Kong Rifle Association has been operating at the Kau Wah Keng shooting range at a reservoir in Lai Chi Kok since 1964. But the government plans to take it back because the association is no longer a member of the Hong Kong Shooting Association, the sport's governing body.

The crisis stems from a financial dispute between the two associations dating back to 2006, when the rifle association allegedly stopped paying membership fees.
Peter Rull, 91, was the first shooting coach for the police force's Special Duties Unit in the 1970s, and represented Hong Kong in five Olympic Games from 1960. He was also one of the lands bailiffs working with the Lands Department that chose Kau Wah Keng for a shooting range in 1964.

Rull said he was unhappy that people who loved the sport of shooting would soon lose such a popular practice site, adding that the rifle association would likely fold because of the closure.
He and other association members have submitted a proposal to the government that the range be opened to the public.
"The range marked the rise of shooting as a sport in the city. It's very upsetting that it can no longer be used," Rull said.

"It will set the sport of shooting back years in Hong Kong. That is why we have asked the government to consider making it a public shooting range."
Without the Kau Wah Keng range, more than 600 members of the rifle association will not be able to renew their shooting licences. The police require all members of such clubs in Hong Kong to present an official shooting record for the previous 12 months before they can renew their licence.

A life member of the rifle association who preferred to remain anonymous said he felt this sounded the death knell for the sport in Hong Kong, unless the Kau Wah Keng range was opened to the public. He said the association had contacted the government, but negotiations were still at the early stage.
"The government said they will keep an open mind on our proposal for a public shooting range," the member said.
"But they have to look at their resources and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range."
九華徑無地方練習 嘆射擊運動無希望
槍王之王追擊港府收靶場

蘋果  2013年10月06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1006/18452089

【本報訊】橫渡香港的候鳥之中有種叫鷸(Snipes),善匿藏,機警敏捷,早自1770年的英殖印度,獵人便以擊殺飛行中的鷸為競賽,勝者被譽為Sniper,後來軍方就以Sniper代指神槍手。到了今日香港,飛虎隊狙擊手仍叫Sniper Team。他們的第一代教頭Peter Rull現年91歲,坐在茶餐廳裏看來像個普通老人家;但一談到槍,眼神炯炯,他正是射擊界裏無人不識的槍王之王。
記者:林茵 關震海 黃學潤


Peter是香港首次參與奧運射擊項目的選手,圖中舊照片為他(左)與隊友於1960年參加羅馬奧運前,出席授槍儀式。


Peter最擅長是步槍卧射。圖為其年輕時的英姿。


晉升至准尉的Peter(左),曾獲前港督麥理浩頒發義勇軍長期服務獎章。

神槍手的育成,需有遼闊空間。那是個香港仍能打獵的時代,Peter於12歲就隨父親闖蕩新界,獵鷸無數,未正式受訓已在飛靶射擊賽獲獎。34歲為練槍而參軍,4年後成為香港首次參戰奧運射擊的代表。有「槍壇少林寺」之稱的九華徑靶場,由他與神槍好友們覓地建立,香港射擊運動的黃金期亦自此而起。桃李滿門,本應無憾;不料晚年靶場因槍壇內鬥被政府收回,清場在即。「冇靶場,射擊運動就冇希望」。一代槍王,惟嘆今後英雄再無練武之地。

Peter貌似歐亞混血兒,他笑說只是飲得香港水多,其實沒亞裔血統;外公是駐港英軍,父親則是西班牙裔會計師,閒時最愛帶著孖管獵槍四出打獵。當年港島及九龍禁獵,界限街以北則是荒蕪之地,青山綠水盡是父子倆的狩獵場。Peter喜歡到南生圍打水鴨和田鷸。子彈貴,50年代每粒要3、4毫,等於一碗雲吞麵的價錢;幸好他槍法如神,「每次用30粒子彈,帶20幾隻雀返來」。有的自己吃,有的賣給親友和村民,抵子彈數後還有賺。


曾代表港隊戰五屆奧運

1956年某天他在葵涌半山打鷓鴣,忽聽山腳槍響此起彼落,一看發現打槍的都是他的公務員同事,才知他們加入了義勇軍(英殖時由本土民眾組成的後備軍團),槍械彈藥、訓練、出國參賽一律由政府出資,「有槍燒,又有得遊埠,咁咪好過癮?」Peter二話不說也加入,學得正式射擊技巧,很快在軍部賽裏嶄露頭角,1960年更被選為首批香港射擊代表,參與羅馬奧運和其後四屆奧運。

「一個好射手,最緊要冷靜,能夠掌握環境,而不是讓環境控制你」。有別於近年興起的氣槍實戰射擊(IPSC)重速度與刺激,Peter一輩神槍手專注的奧運項目和軍部賽則靜態得多。像軍部賽的長程步槍項目更講計算,要在1,000米距離命中15吋直徑的目標,日照角度、風速、晴雨均會影響射手瞄準和子彈走向,故他們會詳細記下每槍成績和射擊時的環境因素,歸結經驗以求改進。

還以為愛打槍的人都好勇鬥狠,但Peter除了談技術外,另一樣掛在口邊的就是安全,最自豪「從未試過有槍畀錯人」。原來他晉身槍會管理層後,有十多年負責簽推薦信給會員申請槍牌;他愛槍,但也深明槍械危險,「要check佢背景,做乜嘢生意,為乜嘢想學槍,爛仔咁款我唔會畀佢」。為看清會員的個性人品,有時觀察數個月才簽信,「就我記憶,香港幾乎冇發生過持槍牌市民蓄意用槍傷人既紀錄。」

[ 本帖最後由 pbay 於 13-4-2017 15:51 編輯 ]

(1949年)坐擁威水1號槍牌

Peter的槍牌號碼是1號,但不是因為他槍法第一,而是1949年港英政府換新款槍牌,Peter在警務處工作,又愛槍如命,知道消息便趕去申請,成為第一個取得新槍牌的人。Peter曾任職警務處、海事處、地政署等,轉工頻仍,因妻子早逝,單親爸爸為了3名子女的供書教學,有人工加或有機會升職便轉工。


(1960年代)擊敗啹喀兵贏大賽

最威風戰績是軍方年度大賽,Peter面對英國冠軍的啹喀兵高手,全場幾萬軍人大都估他會輸,因為在港招募的義勇軍向被視為低一等。賽事打15槍,頭3槍啹喀兵領先,Peter沉著應對,摸清風勢,後12槍反敗為勝。「英國冠軍輸畀本地仔,佢哋幾唔安樂呀!」按傳統參賽者要為冠軍抬轎繞場一周,認真吐氣揚眉。

(1970年代)第一代飛虎隊教頭
70年代初警方組織飛虎隊,早期亦稱「神槍手隊」,Peter獲邀成為第一代飛虎隊狙擊手教頭,專門教授射擊技術,至今不少老飛虎仍尊稱他Rull Sir。此外,香港槍王何孟強是他徒弟,奧運選手王輝亦經過他指點,Peter笑說最叻的徒弟是自己兒子,但他已經移民美國。

(1972年)睹慕尼黑奧運恐襲
Peter出戰過五屆奧運,1972年在慕尼黑的經歷畢生難忘。一群巴勒斯坦恐怖分子混入奧運村,半夜連串機關槍響,11名以色列選手被殺,港隊當時就在鄰房,幸好成功由騎樓爬上天台逃生。Peter當時取了房間鎖匙留念,但2000年該匙借給已停刊的《i Mag》雜誌拍照後一去無回,望有人見字交回這紀念品。

TOP

政府資助少 各槍會常結怨
蘋果 2013年10月06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1006/18452091


有60年歷史的香港射擊總會,失去九華徑靶場根據地,前景堪憂。梁瑞帆攝

【特稿】
早年玩真槍的除了軍方和紀律部隊外,就是香港槍會的貴族玩意;60年代英國認為部隊訓練應與射擊運動分流,故改組原屬軍方的香港射擊總會(下稱總會),Peter和幾位任職地政署的槍友幫忙覓地,1964年在九華徑建成民用靶場。

九華徑靶場會員多

該場三面環山,靶設於東北方,從早到晚都可練槍而不受眩目光線影響,「我去過十幾廿個國家,都無九華徑靶場咁靚」。及後總會致力發展奧運項目,會員大增,余景雄、王錫基及李浩堅等都常在九華徑練槍。
Peter那代神槍手輩出,除靠天份和努力,空間資源亦不可少。他自小打獵,但香港80年代已全面禁獵;從前市民能加入義勇軍學槍,英軍多個靶場更廉價租予民間槍會。惟回歸後義勇軍解散,靶場交解放軍後亦不再出租。

射擊運動被政府忽視,資助少,各槍會就常為財務和管理問題結怨。今次收回靶場,就因總會與香港射擊聯合總會(下稱聯會)鬧翻退出而起。聯會是港府認可的奧運射擊監管機構,總會非聯會成員,政府地皮便不再讓總會續租。

前輩技術面臨失傳

日後公眾學真槍只剩香港槍會和中國槍會選擇,但前者入會費10萬又要會員推薦,門檻高;中國槍會則玩IPSC而非傳統射擊運動。
近年射擊界已極少本地培育的奧運選手,前輩技術面臨失傳。Peter撫著泛黃舊照,當年槍友幾乎都已過世,「如果由真正熱愛射擊的人帶領、而不只顧個人利益,香港係有希望有支好好既射擊隊」。

《蘋果》記者

TOP

飛虎隊第一代教頭 代港首戰奧運
「槍王之王」盧比得病逝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07/18581853




【本報訊】被譽為射擊界「槍王之王」的Peter Rull(盧比得),昨日在家中病逝,享年91歲。多次代表香港出戰奧運的Peter,生前仍關心香港射擊運動發展,早前更因為九華徑靶場被收地而接受本報訪問。其槍友慨嘆:「香港痛失一位師傅級教練!」
記者:黃學潤、鄭大康

作為香港第一代飛虎隊狙擊手教頭的Peter,兩個月前接受本報訪問時仍精神奕奕,雖然平日要靠輪椅代步,但拍照時仍堅持站起來,總是要讓別人記著他充滿活力的一面。


■年輕時的Peter最愛打獵,不時與父親結伴四出打野豬。

常與外孫談威水史
昨日射擊界傳來Peter離世消息,記者趕到其位於西灣河太安樓的寓所,主力照顧他的外傭證實,Peter近日身體有點不適,昨晨醒來稱感到腳痛,吃過藥後至中午即被發現手腳冰冷,外傭立即報警,救護員到場證實他已死亡,屍體移送殮房。Peter的外孫Eliot透過電話表示,對外公離世頗為突然,正聯絡身在海外家人回港處理後事:「佢平時都好精神,老人家出入會有啲唔方便,早幾日佢已經話隻腳有啲痛,今朝又再腳痛,菲傭煲好粥後打算叫公公食,點知佢已經走咗。」
Eliot稱,Peter在生時,兩公孫話題離不開射擊的威水史:「佢最經常講既係後生時幫『殘奧』(殘疾人奧運會)訓練唔少射擊選手,佢屋企放滿好多去外國訓練時做教練既相,我作為佢外孫,都覺得好自豪!」
Peter妻子早逝,Eliot說外公為了三名子女辛勞半生,「我相信媽媽好感激公公對屋企既付出。佢大半生喺香港生活,早已視香港為家,但喺邊度安葬,要等屋企人決定」。
1922年出生的Peter,外公是駐港軍人,父親則是西班牙裔會計師,他12歲時已隨父親闖蕩新界,獵鷸無數,未正式受訓已在飛靶射擊賽獲獎。


■早前Peter受訪,原本坐輪椅的他堅持站著拍照,盼別人記得他是個有活力的人。關震海攝

擊敗啹喀兵贏大賽

34歲為練槍而參軍,4年後成為香港首次參戰奧運射擊的代表。擅長打長程步槍的他,最威水是於1960年出戰軍方年度大賽,擊敗𨫥喀兵奪冠。70年代初,警方組織飛虎隊,Peter獲邀成為第一代飛虎隊狙擊手教頭,至今桃李滿門,不少老飛虎仍尊稱他Rull Sir。
「我哋1月1日仲通過電話,互相講happy new year,當時佢仲好精神。」其槍友香港射手聯會會長黎永權直言,對Peter突然辭世感到錯愕,「Peter代表射擊界盛衰,香港痛失一位師傅級教練!」熱愛打槍的Peter早前仍關心香港射擊運動發展,對政府收回九華徑靶場感到失望,曾慨嘆:「冇靶場,射擊運動就冇希望!」
He always is my very good friend!
可能係我多心,但用呢個方法殺死本地實彈射擊運動,的確係快靚正 .... 600幾個槍牌隨住總會停運而失效
-------------
收九華徑靶場扼殺射擊
2011.4.18 太陽報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10418/00407_021.html



【本報訊】香港射擊總會位於荔枝角九華徑的靶場,下月十一日面臨被水務署收回危機,由於該處為本港唯一擁有國際射聯認可兼可舉辦國際射擊賽事的射擊場,一旦被收回,至少九項實彈射擊項目可能於本港消失,佔全港射擊項目三分之二。

近百名會員將自發向申訴專員公署投訴,抗議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收回靶場,扼殺全港射擊運動,並表明未來數日不排除示威,以抗議當局不公。

唯一可辦國際賽

康文署現時主要資助香港射擊聯合會統籌本地射擊運動,射聯原由香港射擊總會及香港槍會組成,前者○六年因與香港槍會有帳目上爭議退會後,近月突然收到靶場所在地的管理部門水務署通知,除非能夠恢復射聯會籍身份,否則需於下月十一日收回土地使用權。

自發抗爭的救亡小組代表鄧國榮表示,香港射擊總會九華徑靶場是本港唯一符合國際資格兼可舉行二十五米標準手槍以及中心發火手槍等共九項實彈射擊項目的地方,一旦被收回,除該會名存實亡,亦永久喪失射擊場地及槍械儲存庫,由於三分之二射擊項目在該處舉行,本港射擊運動將永無翻身之日。會員王輝曾於○五年奪得澳門東亞運射擊賽其中一面金牌,若收回場地,本港射擊水平將難及從前。
引用:
原帖由 rho837 於 13-4-2017 15:57 發表
He always is my very good friend!
Ching有無上過九華徑練槍,可否分享下當年HKRA美好時光 ?
「平民」射擊場遭水務署收回
射擊總會:礙運動員進軍奧運

April 08, 2011  明報
【明報專訊】香港射擊總會表示,水務署以該會多年未能恢復香港射擊聯合總會會籍為由,最快將於5月11日收回本港唯一合乎國際射聯標準的九華徑靶場,總會指靶場一旦遭收回,不但本港射擊運動員的練習場地買少見少,一般市民參與射擊運動的機會亦被剝奪,有會員呼籲於下周日(17日)齊集九華徑靶場商討對策。

擁最多會員 包括金牌得主

「一群香港射擊總會資深會員」昨於報章刊登廣告披露上述情。該群會員指出,香港射擊總會是全港擁有最多會員的槍會,部分會員是射擊選手,曾揚威國際賽事,例如於2005年東亞運動會奪得射擊金牌的王輝。

水務署表示,九華徑靶場是配水庫的一部分,該署以象徵式價錢租予該會數十年,每隔數年續約,由於香港射擊總會已非香港射擊聯合總會會員,正研究是否續約。

水務署:正研究是否續約

有香港射擊總會會員直斥水務署決定荒謬。該會員稱,總會與香港槍會於1995年創立香港射擊聯合總會,目的是設多一個辦事處,方便聯絡會員。但到2006年,總會因會務問題退出聯會,豈料予政府藉口收回場地,並不合理。

該會員指出,總會是非牟利團體,於1950年代成立,旨在推廣射擊運動,亦為市民提供機會參與射擊運動,堪稱平民槍會,至今約有600名會員。總會的九華徑靶場符合國際射聯標準,在該場地舉行賽事的成績,才獲奧委會承認,「若失去了這個場地,香港運動員要參加奧運會更加困難」。目前香港有多個槍會及靶場,但大都採會員制,入會費動輒逾萬元,收費遠高於香港射擊總會。

聯會總會曾鬧上法庭

香港射擊聯合會總會昨表示,由於該會代表全在海外參加比賽,下周才回港,因此未能回應事件。資料顯示,兩會2006年在會務上出現分歧,總會更因年費問題與聯會發生爭議,拒絕交年費,結果遭聯會終止會籍,雙方關係決裂。總會更一度入稟高等法院,要求法庭聲明,按聯會章程,只要總會繳交年費,便有資格恢復會籍。
RIP

香港搞運動真係
真可惜
「Reality is a prison, Your mind can set you free.」
引用:
原帖由 pbay 於 13-4-2017 16:02 發表

Ching有無上過九華徑練槍,可否分享下當年HKRA美好時光 ?
我係會員!
讀完全文,有一種..無限唏噓..感覺 多謝樓主.分享以上知識.
三個會之間同内部一定各有故事,政府官員亦可能有懶政,按章辦事,甚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執左佢。

始創人就算在世,佢既背境係今天都未必有用。

會員們背景咁多強大人物都如此艱苦抗爭,其他運動真係死得。
DIY : 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身 !

《河湟有感》司空圖
一自蕭關起戰塵,河湟隔斷異鄉春。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
 46 1234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