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認真] 而家不能睇災難片或苦情戲

記憶中第一部想喊既戲係 Casualties of War
最近一部想喊既戲係 Amor

中間就數之不盡了

附件

01-451530.jpg (72.57 KB)

25-7-2018 12:34

01-451530.jpg

4622.jpg (71.18 KB)

25-7-2018 12:34

4622.jpg

TOP

引用:
原帖由 umhk123 於 24-7-2018 21:22 發表
最近迪士尼揾左Supper Moment隻"最後晚餐"放落段片度, 由當年的fan made MV正式變成官方MV, 再睇返...一樣感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Ixp4R_ysCc

呢樣有點不敢苟同..
Up 原配音樂當年贏了奧斯卡, 贏了金球, 贏了BAFTA, 贏了格林美.
那是極罕有的事, 反映了Giacchino是次創作跨越了各種政治,
純粹用音符感動了不同國度膚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個人覺得香港太喜歡本地化, 往往要將事情拉到自己歡喜或容易食的層次才安樂.
唔否定最後晚餐歌詞的確係好吻合UP開場,
但原本成件事觸動心弦之處,
係音樂與影像結合, 不帶一言一語, 已絲絲細訴了兩人一生.
要唱晒歌畫晒出腸o甘去"感動", 未必係更上一層樓...

TOP

引用:
原帖由 jn_jona 於 25-7-2018 13:57 發表
聽說inside out都係會睇完會好有感觸
但我仲未睇
感觸要視乎你有幾多童年陰影

TOP

引用:
原帖由 umhk123 於 25-7-2018 15:36 發表
我都好喜歡UP原創配樂,記得當年第一次睇套電影,開頭這幾分鐘,真係睇到眼濕濕,好心嗡。多年後再睇這個本地化版本MV,都係咁感動,感動原因除左歌曲色彩剪接外,最主要都係個故事本身... 至於原創定係本地化版本好 ...
純粹傾偈..
個人係比較抗拒本地化或譯音模式,
正如我睇港產片的英語或國語配音版,
一般反應都係想死.
普遍都係當地發行商為了迎合當地口味,
會把原本的文化意義改到體無完膚,
很不是味兒...

TOP

引用:
原帖由 pbay 於 26-7-2018 12:41 發表

我有時都好頂唔順一啲劃蛇添足既本地化譯法,
但譯本加入本地化處理, 有時又係必須, 因為有D inside joke或當地文化係香港無既,(例如外語諧音,或當地獨特風俗等)
直譯的話本地人一定唔明, 咁改返做相類近 ...
所以平衡好重要..
IQ博士既例子真係唔太多.
如果做得好, 有時甚至會比原版更好,
寶貝小豬嘜係一個例子.

TOP

引用:
原帖由 lhyyhy 於 29-7-2018 23:23 發表
南京南京, 應該呢世都唔會有勇氣去睇
陸川冇標幟/醜化日本人, 對歷史有種基本尊重.
美學上呢套頂晒班, 情緒上係沉重

TOP

引用:
原帖由 reniless 於 30-7-2018 09:39 發表
我睇cctvb都認唔住咸。

雨水冷洗情不會淡 猛風再吹而不散
愁雲和月之間 也不孤單
妳足以傾城的兩眼 較花與草還璀璨 
然而眉目恍惚飄散有一絲慨嘆
事隔7年香港至有得睇..

附件

10169347_862719430465906_8130227467395535534_n.jpg (104.43 KB)

30-7-2018 10:46

10169347_862719430465906_8130227467395535534_n.jpg

TOP

引用:
原帖由 reniless 於 30-7-2018 10:57 發表
近期大熱。

《朝花夕誓--於離别之朝束起約定之花》
諗起呢個:
1983年版迷離境界第一季
Her Pilgrim Soul
全息投影儀生出一個人類胎兒的圖像,胎兒成長一個嬰兒,
一個年輕女孩,然後是一個成年女性,以每天十年的速度成長,
自稱為20世紀初去世的Nola, 以投影在7日間重活一生, 去解開前生的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f19VflMVV4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