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歷史大事,
隨著時間流逝,
人們都會因自身價值觀建立起不同的見解,
久而久之便形成一個信念很堅定, 但實際可能只是很模糊的概念.
如果沒有把握足夠資訊去幫助分析一件事情,
人或會偏向擁抱一個自己最樂意接受的概念, 再續漸把概念化為一個自己相信的事實.
世貿大樓代表了由上世紀60年代起, 建築業對摩天大厦建造方法的新方向.
整棟建築物, 主結構集中在核心, 可用空間佔總體積的95%.
結構上, 每棟大廈就像一層層的雞蛋盒, 建築物自身總重量只50萬噸,
建築取向首要著重抵抗風暴, 能抵受5000噸側向壓力, 垂直負重是次要, 負荷上限每層1千3百噸.
175航班是一架767-22, 機重105噸, 當中25噸屬燃料,
撞機速度260m/s, 動能估值 3600 Megajoule .
瀉出燃料結合空氣燃燒, 溫度估計800度C.
那就是說, 撞擊力不超越側向受力負荷.
建築物鋼架亦不會被在空氣中燃燒的燃料熱度所溶化.
但合理的物理根據是存在的:
鋼架受熱, 在425-650度C之間開始弱化, 承重力減至50%.
燃燒亦不會是整體平均擴散, 局部結構屈曲失效, 負重需由其餘支架承擔.
一步步地, 安全負荷極限逐點崩潰,地板支架開始瓦解,
當93-96樓再無支撐可負荷97-110層數的總重量, 雞蛋盒結構進入最終骨牌效應, 開始倒塌下墜.
當10%的建築物重量向下跌, 物質下墜速率引發的動能,已遠非垂直負荷可支撐, 支架即時崩潰.
世貿頂層下壓跌速200km/h, 漸進不斷累積下層數瓦礫重量, 到達底部時速到達300km/h.
以上係最簡化既過程, 當中物理力學技術長篇大論就完全超出我能力了.
關鍵係:
直到骨牌效應引發倒塌之前, 由地深20米根基開始, 向上直到90多層的核心支撐, 算是完好無缺的.
當數十萬噸重量, 由上向下垂直壓落, 點解建築物反而要打橫塌?
[ 本帖最後由 loveless 於 14-9-2013 13:59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