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others] 左輪拉雜談

引用:
原帖由 terry_fan 於 24-4-2017 13:43 發表
上面個支 MGC Colt Lawman .357
下面個支Tanaka Colt Detective Spl .38
請問支Tanaka Colt detective Spl.38 是飛馬系統新出品還是入彈殼的那枝?

TOP

回覆 121# 的帖子

圖入面個支係飛馬,入殻個支都有!
夜d post 上黎大家分享下

TOP

引用:
原帖由 terry_fan 於 24-4-2017 14:38 發表
圖入面個支係飛馬,入殻個支都有!
夜d post 上黎大家分享下
期待呀師兄!

TOP

引用:
原帖由 Ben_9413 於 23-4-2017 21:31 發表


槍管是通的, 這樣的結構不能推動些什麼了

價錢
哇~ 請問仲有無子彈賣呢
「Reality is a prison, Your mind can set you free.」

TOP

引用:
原帖由 2slow 於 2017-4-26 09:01 發表


哇~ 請問仲有無子彈賣呢
哇... 梗係無o拉

TOP

Tanaka Works Colt Detective Special
20年前「輕巧」之作

Colt Detective Special,一枝香港警隊刑事偵緝課( CID) 的佩槍,可以用「短小精幹」來形容,其退役代表一個簡單年代的終結。

Colt Detective Special在1927年面世,由Colt Police Positive衍生出來,生產止於1995年,主要有四個型號,由第一型(1927-1946) 主要是槍柄內架的設計由方角轉為圓角。第二型(1947-1972) 主要是加上.32NP及.38NP口徑,及加入3吋槍管形號。第三型(1973-1986)主要是加上退彈杆遮罩及只有.38spl口徑,前準星由半月形改為斜臺形。由於此槍比當時的對手,S&W的M36多了一發子彈,故佔得主場上的一個重要部份,全球眾多執法機關的採用是此槍成功的活生生的證明。不過由於多彈數的自動手槍的與起,使到Detective Special這類貼身槍(belly gun)在軍警界沒有多少生存空間,逐漸淡出舞臺………
網上抓來的Colt Detective第二型的圖,留意其握柄圓角內架,半月形前準星,裸露的退彈杆及向前收窄的槍管。

圖片來源:http://guncollectorsclub.com/detective.htm

Tanaka這枝 Detective Special約在1988年前後面世,不過因其彈數小,出力弱,在當時做不了多少震撼。不過絕對吸引了大批CID迷的喜愛。當年共有三個版本,全黑,電鍍銀及電鍍鐵色表面。在當年各大廠商爭相出品大型左輪下,Tanaka這枝的確是個「小小」的傑作。

全膠一體化的槍身,不能自行更改外管,氣缸藏在握柄,外露金屬部份有扳機,擊鎚,退彈杆和轉輪吊臂。全槍連彈殼共重約280g。



槍管左側刻有 DETECTIVE SPEC. .38 SPECIAL CTG.


槍管右側刻有 MFG TANAKA WORKS TOKYO


槍架右側凸印ASGK


當年這槍是以磨光黑作表面處理,過了二十年,依稀仍可見當年的亮麗。


轉輪扣下有「馬啗箭」的標誌。


每粒彈殼都是膠造,尾部有刻字,前方配有軟膠的「咬彈膠」。不過彈殼的尺寸就自成一格,市面上同類的.38或.357彈殼都放不入轉輪內,就連同期Crown的自組左輪的膠彈殼也放不入。



經過多年的忽視,金屬吊臂的表面已是嚴重氧化,無復當年美態。


全行程的退彈星。


可伸縮的擊鎚「撞針」。


膠造仿木槍柄。


轉輪閉鎖機構特寫,留意Tanaka把轉輪扣(cylinder stop)省去,只留下內管尾部的壓力錐作為轉輪定位之用。另外出氣口周邊並無任何氣密裝置,氣體就是由這個口隔空吹入彈殼的尾部。


全槍外觀上最失敗的地方,內管的前蓋有一條橫跨的凹槽,方便裝/拆內管和調較壓力錐力度。


後感
一枝輕得無可再輕的槍,出力不濟,準繩並不突出,裝彈數又不多,其實很難說是甚麼傑作。但是就讓一眾槍友一過「警探」癮


[ 本帖最後由 c6250 於 2-5-2017 12:03 編輯 ]

3 個讚好! TOP

這些年來,不經不覺,就把Tanaka Detective Special 1988年版本的三種顏色集全了。


廠方在紙盒上加上貼紙以作析別。


三姊妹來個合照。


銀色與黑鐵色。


黑鐵色特寫。


黑鐵色與黑色的分別。


[ 本帖最後由 c6250 於 2-5-2017 12:03 編輯 ]

TOP

T牌只有steel finish 同jupiter finish值得買
DIY : 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身 !

《河湟有感》司空圖
一自蕭關起戰塵,河湟隔斷異鄉春。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

TOP

呢款.38 special 2吋,的確是香港槍界的經典之一 Thx for sharing

TOP

Tanaka Colt Detective Special 換金身



一切皆由網上不經意找到的一套給Tanaka Detective Special (DS) 的金屬身套件開始。售價並不貴,比起本港某店的DS金身套裝便宜了一大截,連運費及中介公司費用只是千多元,於是抱著搏一搏的心態,買了一套回來。
全套只得兩個部件,外槍管和槍架。來的時候都被噴上一層不均勻的白油。老實說,當時一看,心都冷了一截。


根據日本法例,這套槍的槍管是封了的,不過幸好只是做個樣,用鐵枝再加手鎚一敲,那粒塞就應聲而出。


原本打算買一大樽的開油水來浸洗表面那層白油,不過剛巧是星期天,買不到,所以改用洗指甲油的洗甲水,效果差相恍忽,只不過是貴了一點,不過工作時氣味倒也清新芳香,而且又不傷皮膚。搞了約一個小時,把白油洗去,先前冷了的心又熱起來。


槍管的凹字的白油,就由它吧。(我開始玩槍的那個年代,有白字才是好東西)



這次的另一位主角,Tanaka Heavy Weight的DS。
全槍外觀部份除了外管和槍架外,都是金屬。Tanaka的HW的金屬感比較低,但色澤上與金屬側片差不多。原裝重約0.6kg。集彈性頗差,5米,單手,水平標靶,標的直徑4cm,著彈左右分佈約8cm,上下分佈約4cm,不過只是2吋的內管,你還想有甚麼的準繩度!?



側片是金屬制,並有「馬擔箭」的刻印。手柄是黑色硬膠,表面有一層類橡膠的塗層。並嵌有金屬的「馬擔箭」毫子。


擊鎚尾部是單一橫向的防滑紋。


光滑的扳機,並沒有防滑紋。


在槍架內的Tanaka刻字。

整體上是一枝不錯的收藏品,不過要來下場的話則非常不切實際。

換身過程
首先把手柄拆除。


拆除槍架右邊的轉輪吊臂鎖。小心是三個部件,不要丟失。


拆除左邊側片的兩粒鏍絲。


就可把側片揭起抽出。


側片內則特寫,留意退轉輪扣的彈簧裝配方法和扣的定位鏍絲(紅圈所示),不過一般來說應不要把這個側片進一步拆散。


槍機內部特寫,給大家一點參考。


把主彈簧拆走,再把擊鎚扳後一半。


就可把整個內架連同所有機件一次過抽出來。方便快捷。


內架另一邊的轉輪阻鐵及其復位彈簧的安裝,給大家參考。


理論上把整個內架放入金屬槍架就可以,不過始終有一點點工差,要把圖中的扳機軸抽出來,把孔用圓銼輕輕的修一修,就可以把內架完整地放進槍架。
放入時要先把扳機軸對好槍架上的孔,準確入位後才逐一把把內架其他部份推到位。


內架及其零件裝嵌妥當後,就把主彈簧裝回。這是我個人喜歡Colt左輪的其中一個原因,全槍只得一條大彈簧,不像S&W的花樣多多。


之後裝回側片,裝回鏍絲。槍機部件的裝嵌完成。


再來就是內外管的裝嵌。
先把圖中紅箭所指的鏍絲拆除。


把外管拉出。


之後把內管套像扭鏍絲般扭出。


把內管連hop-up組向後及下抽出。
至此原來的膠身的所有零件應是全部拆出。


之後把內管組從槍架中間向上及向前推入。


扭回內管套。


把外管推入,不要忘記把下邊的外管定位鏍絲裝上。(紅箭示)


身頭上並沒有木製的手柄,所以張就一下,先把原裝的膠手柄裝上。不過由於尺寸上有一點點的差別,原裝的膠手柄要用小小力才能裝上。
再把轉輪組裝回。
至此換身完成!



後記:
整個換身過程約用了一小時,過程樂趣盈然。完成後全金屬的左輪比甚麼高比重,金屬色外觀的左輪都優勝,換身後全槍沒有絲毫的扭動,手感實在是好得很。換身後全槍重約0.7kg,比網上的資料的空槍重量還重了0.1kg,就當是連子彈一起吧!可惜的是這套金身不是甚麼高品質貨品,鑄造時在表面形成了不少的細紋,於是之前那些白油就滲了入去,形成表面上有一點點網紋,要徹底改善只有把全身打磨一次,再重新染黑才成!不過這又可能是很久很久之後的事了。

一套很好玩……很好玩的套件!

6 個讚好! TOP

正,謝師兄分享

TOP

引用:
原帖由 Ben_9413 於 14-4-2017 16:48 發表


彈内有valve?  可否介紹o下
手搖氣泵 差氣殼

TOP

My Collections...

附件

1.jpg (15.56 KB)

11-5-2017 14:48

1.jpg

2.jpg (18.82 KB)

11-5-2017 14:48

2.jpg

3.jpg (15.64 KB)

11-5-2017 14:48

3.jpg

1 個讚好! TOP

引用:
原帖由 七點六二 於 11-5-2017 14:48 發表
My Collections...
很正點的收藏!

TOP

Enfield Revolver No.2 Mk1
大英帝國日暮西山的左輪


二次大戰結束前,英國軍隊使用的手槍,無論是左輪或是自動手槍,個人覺得都是奇奇怪怪的,大家可還記得那枝外形由「兩枝方柱加一條圓管拼湊而成」的Webly&Scott自動手槍?

回正題,這枝Enfield Revolver No.2 是由位於英國倫敦Enfield 的Royal Small Arms Factory(RSAF)設計和生產,於1931年列為制式手槍。在這之前英國採用Webley&Scott(W&S) 的.455左輪作制式手槍,英軍於一戰後雖然覺得沿用的.455口徑子彈符合戰鬥的需要,但是大口徑就意味著槍身各部份的用料都要加厚,導致槍本身會頗重,另一方面,大口徑子彈產生較大的後座力,不是「一般人」輕易駕馭,即是增加訓練時的難度。於軍方是打算改用.38/200口徑代替。英軍當時把設計工作交給W&S公司負責,但是當W&S交出樣槍後,英軍卻沒有選購採用,反而把樣槍交給在Enfield的RSAF作進一步改良,之後RSAF交出了一枝與W&S差不多的樣槍,被英軍採用,命名為Enfield Revolver No.2。
這槍在二戰期間衍生了Mk1*及Mk1**形號,分別是應坦克兵的要求省去擊鎚的單動扳位(減低在坦克狹窄的空間內左勾右纏的機會);另外就是把原有的安全裝置省去,減低生產成本。
這槍在二戰完結後就已被英國當局評為「落伍」,於1957年全面停產,理論上在1963年全面停用,不過其實一直到1969年才正式退役,而很多英聯邦國家或英國殖民地(或前殖民地)一直繼續使用。

這次介紹的是Marushin出品的cap槍,短管的Enfield No.2Mk1 Police,從名稱上可見這槍是給警察使用的配槍。此槍是Heavy Weight材質,連六發彈殼,屬於自組套裝。個人接觸的左輪都是一體槍架,很少有中折式左輪,很多年前(199x)買了一枝同廠ABS材質,長管的Enfield No.2Mk1的自組套裝,組裝好之後一直長埋在倉裡,而當時也沒有認真的研究過內裡的機械結構,只當是收藏的一部份。而這枝則是近年由Derrick大師轉讓,令我可以再一嚐「砌槍」的樂趣。此款cap槍應在上世紀80年代面世,現時Marushin的官網上依然列為生產中商品。主要有No.2Mk1,No.2Mk1*及 No.2Mk1 Police三款。

槍身左邊


槍身右邊

除了槍管,槍架,轉輪和手柄外,其它部件全是金屬製造。

槍身右邊特寫。


槍身左邊特寫。


右邊握柄對上的刻印。


槍嘴,有模上來幅線。留意橫放於槍管內的安全鋼片。



金屬製的前準,由鏍絲裝嵌。留意三尖八角的外管形狀。


槍架開合的扣制,連後照門。


把扣制尾部按下,然後按下槍管,就可打開槍架。



槍架扣鎖的榫位。



當打開槍架按下槍管時,退彈星自動推出。過了上死點後自動縮回。


銅製的子彈殼,可以扭開,裝入cap彈。


擊鎚的撞針真正通過槍架的擊針孔直接打到彈殼的「火帽」。



轉輪前方的擋板。由於多了擋板,真子彈尺寸的「子彈」並不能放入。


組裝及試射
說明書顯淺易明,基本上沒有甚麼遺漏,當然如果懂一點點的日文就更加好。由於此套件的模具已是廿多年前的東西,所以組裝過程很多部件都要打磨一下才可以確保運作暢順。我這枝在初組裝時沒有了單動作功能,後來把擊鎚的單動作司牙稍作打磨就再沒有問題。
由於是「新槍」,轉輪的timing恰到好處,擊鎚可以準確地打在彈殼的「火帽」上。可惜cap在香港已被列入違禁品,所以不能再好像以前一樣的來個「砰砰砰」的煙火轟鳴。這個亦是cap槍在香港逐漸式微的原因。不過個人亦不覺得打cap是很好玩的事,第一:火藥的氣味不對,硫磺味太濃;第二:事前的準備和事後的打理功夫與所得的快感並不相稱,試過玩mp40一整匣的連射,玩的時候真是很有快感,不過之後清洗彈殼、槍膛和槍管才是痛苦的開始………所以即便是cap還未被禁的年代,我也不多打;第三:無論怎樣細心清洗,始終會有火藥殘留在槍的暗角,日子有功,就會慢慢的「發」出來。

趣聞後記
當日Webley&Scott公司告上法庭,追討2250鎊的「研製費用」,結果訴訟失敗,不過仍能拿回1250鎊的「研製補貼」。

這槍及其衍生品一定要以No.2 Mk1來稱呼,因為Enfield早於1880年已有另一枝左輪稱為Mk1,但Mk1於1888年被Webley左輪取代。

第二次大戰時英國當局把兩次大戰之間生產的Mk1都要換上無扳位的擊鎚,使它們都變成Mk1*。不過大部份軍人都「偷雞」自行換回原有的擊鎚。

戰時生產的Mk1**由於減省了安全裝置,一跌就會走火,所以一直有「跌不得」的惡名。所有Mk1**型號於二戰後全部回收,重新加上安全裝置使之變回Mk1*。

4 個讚好!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