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 H&K 416 ,素來是GBB 叫好又叫座的款式,
亦是廠商喜歡開發的款式之一。無他,皆因廠家出得AIRSOFT 玩具,M4 一定是優先選擇,
而416 屬M4 近親,可以沿用大部份的M4 零件,慳水慳力得很。因此出得M4 的廠多數會考慮416,因利成便也。
市面416 GBB 款式計有WE 及VFC ,暫不談性能,純以外觀來說,說 VFC 為首選也不為過。
VFC 外觀頗交足貨,正統416D 尾托,正確 H&K 彈匣外觀,槍身齊MARKING而且價格比WE 沒貴上多少,都是其優勢。
後來的MARUI MWS 亦有416D 改件,但是屬高價改件,連槍本體加起來的話價格過萬港元,非貧苦大眾所能享受也。
談及VFC 41X 系列,在下手上仍留有兩柄,分別是 417 跟 416D 2015 版本,可說是又愛又恨。
單論外觀來說算是非常美觀,操作起來感覺良好,但性能卻只算中規中矩。
天熱時全自動算是相當爽快,後助力亦勁,但原裝準度非常一般,30 米前後尚叫可靠,去到40~ 50 距離已經是沒把握打中對手。
然而相比性能上的不足,更令人詬病的是其QC 問題,在下的416D 第一次拿出室外玩時,已經被BOLT 皮磨爛了飛機 ORING,而友人的A5 則剷爛了出氣膠。
港台兩地FOURM 亦有相關「現像」,實在難說是個別事件,後來在下拿了柄A5 來研究,
發覺問題在於不同時間生產不同規格的出氣膠。
原來A5 的出氣膠非常之厚,比起原本已經很厚的 PMAG 膠再厚肉一點,因此上匣時幾乎要「拍」入去的,卻因飛機高速的運動而容易磨爛出氣膠。
也許V 記的工程師認為出氣膠愈「啜」性能愈好...在下只能說這是「巧思」...結果卻不似預期。
現在V 記416D 一共有三種不同設定的出氣膠,2015 年神奇匣最薄,PMAG 次之,A5 最厚,非常詭異。
所以用舊匣來玩A5 是很順的,玩家如需更換 V 記出氣膠時宜多加注意。
雖然網上總有人表示「我那柄沒有事」,更甚者有勇者更連打100 匣以示清白,但產品之道,除非真是故意用一些爛膠去抹黑偽造,
否則如果已有數個玩家有此「現像」,已經頗為肯定設計上有一定缺失。
正如十個人吃刺身,兩個人肚痛,八人沒事,那八人也不能否定那兩位痾爛C 是作假的,簡單不過的道理。
而以上談的只是416 一柄GBB,其他槍支各擅勝場,不必細表。
閒話表過,言歸正傳,這次 416D GBB 乃是由KWA 廠生產,
其實在下一直攪不清KSC 跟 KWA 的確實關係,從前一直都認為設計是KSC ,而KWA 版本銷售至台灣等地的關係,前者膠身後者有金屬滑架,
也不知是同一間廠還是兩家獨立公司合作關係。
但以在下主觀感受,卻無可否認為KWA / KSC 所生產的槍支性能都頗高,而且對外觀亦頗為考究。
當年在日本手槍界來說跟MARUI 平分秋色。
當日在下曾拆解研究過一柄 VECTOR GBB,發覺其原裝性能相當高,全自動連射一整匣甚是爽快,分解結構亦有巧思,以當年市場來說實屬難能。
然而KSC/KWA 不知是否宣傳不善,K 廠始終徘徊在2 線位置,頗為可惜。
話說這柄KWA 416D 公布時令人頗為詫異,主要原因是這次生產乃是 UMAREX 官方授權,
記得除了KWA MP7 以外,UMAREX GBB 基本上都是 VFC 包攬生產的,
這次突然鬧雙胞讓KWA 生產,讓不少人感到奇怪,有人覺得是U 記捨棄V 記,
亦有人認為是U 記是多開一條生產線讓兩廠競爭,在下則一於少理,反正兩廠都是在相同起跑線處起跑,
哪一柄做得好便買哪一柄,反正玩具之道,岩玩就買,不岩玩便賣,沒甚麼死忠可言,反正鬥的是廠家,得益的是買家。
然而在商而商,當長期合作的關係突然有第三者加入,對V 記來說肯定不是好事,但商場永遠不會ALL IN 在新合作者身上,
U 記這次批出版權讓KWA 生產,相信觀望味濃,有沒有「然後」便看KWA 的造化了,
在下最大的願望只是 KWA 生產輕量彈匣,沒有之一。
UMAREX 傳統禮盒,紅黑包裝,高貴大方,「NO COMPROMISE」二字包含千萬故事...姑且看看KWA 是否真是做得到這句口號吧...
上面金色貼紙是雷射反光UMAREX 貼紙,非常有中藥FEEL ,下面寫著亞洲專用,台灣及日本除外,相信火力是不同吧。
開盒,發泡膠包裝,可見已預留了417 的位置。一槍一匣一說明書,另外有一份KSC/KWA 專用上彈工具,這是好東西不要亂丟。另外有一個HOP UP 調節工具必須保存。
先過一下磅,3.5KG 連匣沒多沒少,合理重量。
彈匣560 克重,比馬記重100 克,稍為重了一點。如果用過340 克的IRON PMAG...感受更深也...
另外其實這一隻只是M4 匣,不是416 匣造型。416 匣一整個是曲線的,M4 則是直曲直 外觀,很好分辨。
來一張全相,416D 配折疊準星配厚身尾通環配A5 托,跟「傳統」的外觀有若干分別。
一般概念來說,416D 就是大大粒的前後準星在魚骨上,尾托是D 款肥托,尾通環要窄身的M4 環才合味道。
然而在下查找了一下,416D 前準星其實是OPTION PART,可以自由更換魚骨上安裝的獨立準星或可折式準星。
而尾環跟尾托則的確是屬於A5 的,雖然網上都見過416D 身配A5 的尾托的介紹文,但只屬特例。
KWA ,VFC ,MARUI 三柄416D 合照。
KWA 416D 隨意裝配一攝。
配上VFC 416D 托一攝,但其實KWA 裝上VFC 尾托是極度地緊,幾乎要敲才敲得入,不算通用。
但如果將KWA 的A5 托裝上VFC 尾柄,同樣相當緊,似乎不單單是粗幼問題,可能兩廠尾通的形狀有些不同。
反而MARUI 次世代416D 尾托可以直上
14 MM 逆牙槍咀。
另外可見內管直到槍咀,即約為 350MM 。
修正:外管前節是可以扭出的,一樣是行逆牙,即是要向順時針施力方可扭出來。
螺牙落了螺絲膠,需要花點氣力方可。
如果轉10.5 寸版本需要自行換管或CUT 管。
之前提及可折式前準星是OPTION PART,其實市面上各416D GAS BLOCK 處亦留有安裝可折式準星的位置。
KWA 的前準星只需拔下一條PIN 即可將拆下。
KWA 416D 一匣的彈量為 40 發正,沒多沒少。
順帶一題,原裝提供的上彈器非常好用,套在彈匣,裝好彈,再用調酒棒一插到底即可上好BB 彈,但一次只可裝約30 發,如要上滿要上2 次 ( 第2 次裝半即可 )。
在下打了十餘匣,暫時沒有JAM 彈或碎彈。
原裝已配有鋼BOLT ,非常抵食。
市面M4 類GBBR 配補品鋼BOLT 動輒一千幾百,KWA 則原裝標配。亦因此不用鑲上防止後定磨蝕的「鋼粒」,安全許多。
壇中亦有用家表示用鑲有後定鋼粒的GBB BOLT 在使用時整粒鋼料脫落,
其實在下5, 6 年前玩GP GBB M4 時亦發生過此問題,而且那時更加大獲,整個鋼粒掉到落下身底部,JAM 到完全運作不能,
要將所有下身零件拆下方可解決,問題在於當時身處GAME 場,工具不足,實在弄得吃力非常,所以建議「鑲鋼粒」的BOLT 都落一點膠水,以保平安。
鋼製擊鎚,上面有滾輪以達降阻之效
網球拍、連發司牙都是鋼料。
膠製BUFFER,尾部有一大片橡膠,踏實可靠的設計。
雖然BOLT 跟 BUFFER 都不算重量級,但原裝回膛彈弓偏硬,而彈匣出氣量亦足,簡而言之就是快進快退,射擊感相當扎實,聲音亦好聽。
鋼製的尾通環,加長的環身將尾通的螺牙全都遮了,個人而言對這種設置並不反感。
將尾部C 環拆下,並退出在BOLT 旁的阻鐵,即可退出飛機。
拆解飛機則需在此敲下空心PIN 一條,可打開飛機尾部。
此插梢是頂著飛標的,在此敲出單向插梢,可將飛標跟飛標彈弓彈出。
飛機各部份零件一覽。
飛標原裝是金屬 ( 應該是鋁 ),而飛標彈弓偏長令壓力比較大,如果換弱一點應該可以些微降力。
原裝飛標起始位置,GAS 出氣大概就是按 50/50 的槍管/回膛分配。
調節HOP UP 位置如圖,基本上只可用專用工具調節。大體上KSC/KWA 的M4 款式都是這樣調節的。
在下其實傾向調節HOP UP 的位置不要離HOP 膠太遠,如時下潮流興HOP UP 調節位置拉一條頗長的膠條再傳遞到HOP UP 處,
其實這種調節會被「膠條」的彈性和零件的虛位影響。
要微調這類 HOP UP 頗有難度,因為扭動一點點調節扭並不會直接回饋壓力予HOP 膠壓點,
有時要調多一點才有反應,或者開幾槍「震一震」佢才可震到對位...
其實最老套款式GBB 要拆走魚骨才可調那一種,個人認為其可靠性反倒高一些。
將專用工具插在這個位置即可調節,然而hop up 由 0 調至max 其實大概只是行 90 度角左右,調節時應該要慢慢微調。
暫時未拿到室外試準度,暫無數據可提供。
新款式的一字螺絲,舊款的是大粒十字頭。
416 魚骨素來比較重身,這條魚骨重量350 克前後,頗有斤兩。
今時今日已屬基本要求的像真短行程活塞結構。
鋼製的barrel mount,然而這個mount 真是安裝得非常實,暫未打開,hop up 結構需稍後提供。
實測火力及穩定性,以數據來說不過不失,火力浮動比marui 原裝高一些,算是正常表現。
原裝0.2 克豆用topgas 大概是 1.4j,如用134a 則大概0.6j,運作仍然順暢。
最後是實射片段,聲音相當清脆。
[
本帖最後由 Dave 於 16-9-2018 17:26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