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重新編輯] Marushin M712 8mm GBB& Prime CNC kit 完成版

[重新編輯] Marushin M712 8mm GBB& Prime CNC kit 完成版

Marushin 8mm blowback version, Prime CNC kit.

和許多人一樣, 我也是從小看抗日電影長大, 因而對盒子炮一直頗有好感, 但也許是我們80s年紀比較輕, 我小時侯那個年代熒幕上早就不是盒子炮一統江湖了, 因此其實還是頗為偏好勃郎寧大威力之類的"擼子", 對盒子炮系列並無更多鍾情. 直到某日看了CCTV版<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其中有一個保爾殘廢後心灰意冷,從馬靴裡拔出一把C96準備自殺的鏡頭, 這片子燈光攝像都不錯,拍攝效果完全不是那些古董電影可以比擬的, 當偶看到那把烏黑閃亮的盒子炮緩緩的從馬靴裡拔出來的時候不由得" 喔!" 了一聲, 原來盒子炮沒生鏽的時候這麼漂亮啊! 於是一直盤算著搞把~~~~~

開始玩BB槍之後曾經也認真考慮過MARUSHIN的6毫米M712和HFC M712, 最後還是無法接受那個外觀和性能, 好不容易出了8毫米回膛版, 又據聞質量很差還是雙HOPUP系統, PRIME的金身出了之後在某店見到完成品,盛惠8XXX港幣, 當時頓時沒了購買欲, 但是PRIME黑亮的外觀已經讓偶深深的中毒了, 隨後注意力一直在收藏WW2真品上,直到幾個月前閒逛日本YAHOO,方才發現原來PRIME套件不那麼貴啊! 立刻敗了套回來, 由於太心急, 沒買M712成槍就先敗了條8MM 沙鷹內管,準備拿來改造M712的雙HOPUP內管, 誰知也許是M712雙HOPUP系統反映太差, 故現在香港市售的M712成槍和新出的自組版早就不是雙HOPUP了.......

廢話不多, 先是零件圖, 這裡使用日本代理的圖片:

相當豐盛呢!





相比原裝, 改動主要如下:
1. HOPUP調節位置改在槍身內部, 這樣保留了拋殼窗附近的刻字, 不過缺點是調節HOPUP比較麻煩, 需要旋開槍口,褪下彈夾後拉槍機, 不過對於這把沒什麼可能下場的槍來說,也不是什麼問題.

2. 整個內骨架一體用CNC車製並硬陽處理, 原裝內骨架毛刺多等問題導致的可靠性問題算是基本解決了.

改裝工作是交給QXF有豐富經驗的槍匠師傅完成, 據聞公差不小, 不過還算能裝. 師傅改裝完之後認為內部亞鉛零件都算粗大, 因此基本不用擔心MARUSHIN亞鉛零件"自然分解"的情況, 這個我曾經拆解過1把發生"自然分解"的MARUSHIN 6毫米固定式M712, 內部零件確實大體完好, 不過這把槍的彈嘉卡榫依然需要小心. 此外飛機也是一個隱患.而彈夾用猛將漏氣則是家常便飯, 已經解決了. 抱彈口也需要修整下以免卡彈損壞飛機推彈桿.

以下是初步完成的情況, PRIME身跟的木握把貼片進行了染色處理, HOPUP還沒怎麼調節, 因此槍口並沒有固定,掉色也沒有處理. 槍綱環通常是一條粗鋼絲彎製後焊接, 但這種鑰匙環式的在真槍上也有,因此就沒多理會














試射: 室內, 6米, 這次我很落本的用了KSC CZ75包裝盒裡跟的靶紙



之所以用KSC的靶紙, 不僅因為改靶紙的靶子比較小,還因為3組並聯, 比較適合給M712這種有多種射擊模式的槍.

A: 單手無依托, 短彈夾未加槍托下全自動射擊, 裝了5發, 5發上靶(最下面那幾個眼不是這次的), M712改造完之後整槍比原來的HW輕了不少, 亞鉛槍機成了整槍除彈夾之外最重的地方, 加之這1896年的設計幾乎無指向性可言, 因此上跳很厲害, 這個基本上就是看個樂吧.

B: 稍微認真點, 單手無依托, 20髮長彈夾, 無槍託單發射擊, 第一槍即擊中10和9交界位置,但由於MARUSHIN的設計, 單發下半扣就是連發, 因此必須用很大的力氣扣扳機, 這樣嚴重影響了射擊成績, 更要命的是一不小心就會變成連發, 意外連發的後果自然是打到滿天星.....靶紙頂部和底部的彈洞都是這次打的.......

C: 駁上槍託之後, 單手抵肩用連發測試散部, 結果是尚可, 如果雙手應該更好.

結論, MARUSHIN的M712其實精度尚可, 主要因為其槍管完全固定, 但是扳機設計實在腦殘, 嚴重影響射擊準度.

射程和威力: 採用0.34G 8MM BB, 24度的時候大裂底中卡在罐子上, 由於沒有測速機,這個就大家自己估算動能吧. 射程同樣採用0.34G BB, 香港雷X紀律會試槍區,調整到極限(再調就不出彈了)後能筆直擊中20~25米遠的試槍區牆壁, 以8毫米來說算是尚可了.


附件:





C96系列本來就以盒子出名, 怎麼能少得了盒子呢? MARUSHIN原產的木盒子沒找到, 於是買了個HFC的, 表面顯得過分細緻, 比較大的致命傷是大量使用十字螺絲.... ..要自己去配一字螺絲呢! 另外翻蓋內的開蓋彈簧也沒了, 不過MARUSHIN似乎也沒做. 卡榫位置HFC用的是普通亞鉛, 能順利插入原裝MARUSHIN手柄, 但對於PRIME就處處偏大,需要徹底打磨. 還好由於亞鉛的硬度小於硬陽後的6066鋁表面硬度,因此磨損不大. 但如果是買了解放軍庫存的真槍木托就別插了, 尺寸和HFC原裝一樣的, 而且鋼製卡榫會把槍磨到讓你哭出來.

另外, M712由於其20髮長彈夾的關係, 其實也有些特別版木托, 可以參考著改一下, 比如這個, 老毛子的:




拍照用的裝飾彈也需要注意, 雖然7.63毛瑟彈跟7.62託卡列夫彈幾乎一樣, 但是大中華地區常見的託卡列夫彈是解放軍51式, 目前能見到的絕大部分都是比較後期生產的鋼殼覆銅,甚至綠漆的, 而當年不管是毛瑟C96還是蘇聯TT33, PPSH41, 大量使用的可是黃銅彈殼, 因此除非你能弄到早期黃銅彈殼的51式或者原裝毛瑟彈, 否則還是老老實實買鬼子的DUMMY彈吧!

皮套也是一個需要十分注意的東西, 雖然如果玩蘇軍的話很省力, 蘇軍的C96系列通常要么不連槍托用"BOLO"款全皮套(解放軍也有), 要么不用皮套直接拿根皮帶接在木托翻蓋活頁上原本用來固定皮套的皮帶環上, 或者在那個地方接根皮帶出來連在一個金屬O環上,然後背帶直接扣在金屬環上, 沒錯這樣槍等於是反著背, 而且翻蓋向著身體一側,就算你是左撇子也不順手, 但他們就是這麼幹的, 後來加拿大產的勃郎寧大威力的木盒跟毛瑟木盒的設計完全一樣, 中國通常加個皮套,而英加軍也是直接在那個地方扣個挂件然後反著背, 實在搞不懂這幫老外為什麼這麼幹.....OTZ

言歸正傳, 雖然蘇聯是繼中國之後最大的C96系列使用國,但絕大部分M712都出售給了中國, 蘇聯除了開戰前少量問德國購買的樣品之外, 唯一可能的來源只是西班牙內戰以及WAFFEN SS手裡那2000把而已, 雖然蘇聯明顯獲得過一些M712, 但最適合M712的還是中國戰場. 大中華地區最好搞的木盒/皮套是解放軍庫存的, 此外還有MARUISHIN自己出的皮套, 哪個更正確呢? 解放軍木盒大部分是給無快慢機系列的其他C96系列使用的, 放不進M712, 皮套則普遍是用帶日字扣的皮帶固定木盒, 上下兩端全部開放的式樣, 而MARUSHIN做的則是一個皮框, 帶清潔工具的款式, 通常認為鬼子考證嚴謹啥的, 但小弟搜索了下歷史照片之後發現, 戰時照片上M712普遍使用的"解放軍款"皮套!



而類似MARUSHIN皮套的C96皮套在EBAY上有許多複製品, 全部都是WW1年份戳記, 1980年的GUN雜誌也說這是一戰款式的C96的皮套, 估計MARUSHIN不知道從哪裡轉包了一批印巴複製品就不管三七二十一賣了吧. 雖然如此,但後期槍配早期皮套在實際使用中也是常有的事情, 只是既然內地和台灣很容易買到準確的皮套, 沒必要像我一樣買個不大準確的湊數吧? (好吧,我承認其實我看上了那把螺絲刀而已)

M712一大特徵是使用了可拋棄式彈夾, 可以用彈夾或者插彈橋兩種方式供彈, 因此一個MARUSHIN 的CAP彈夾也是必須的裝飾品

最後, 這套身在日本部分網店依然有售, PRIME的日本代理那裡我應該買的是最後一套, 想要的要抓緊了. PRIME的銅身依然許多店有貨, 雖然其他結構的槍, 銅滑架太重會很不好用, 不過M712和P08這種的, 只要搞定表面處理就可以了.

上幾張照片:















還是短夾帥啊!







下期預告, Browning Hi-power M1935 & Zeke CNC kit.






謝謝觀賞!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gtoray 威望 +30 原創內容 21-12-2009 21:00
  • gtoray 金錢 +30 原創內容 21-12-2009 21:00

TOP

引用:
原帖由 rho837 於 21-12-2009 22:33 發表
Photos is nice! But you forgot the red thin headscarf!
感覺紅絲帶有d太過電影造型feel, 實際照片上基本閒唔到係槍繩環上連絲巾的。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