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秋冬時節,又是在下並身邊一眾WARGAME 友活躍之時,皆因物以類聚,怕熱又怕累,不太喜歡大熱天時汗流浹背的野戰也。
尚記得初入行時都是抓人衫尾JOIN 團玩,而且近5, 6 年都只是在下 HOST GAME ,如果在下不攪,身邊友人除了很偶然攪一下CQB 場外,真是沒GAME 可打。
做HOST 很累人,但貪玩,喜歡槍也喜歡實戰的緊張感,身痕不可醫,一攪就是數年了。
其實早在 10 月 28 日已用過MARUI MWS + 89 式 + IRON PMAG 下場,可惜的是對新買沒久的SCOPE CAM 並不熟悉,
忘了在午飯時間叉電,引致下午斷片,結果沒甚麼好片可供分享,介紹文章也只好延誤一下。
尚記得那天是風和日麗,約有25 度,非常好的天氣,拍不了片段真的可惜。
再之後的一場便是這次 12 月 9 日的三軍場地,這次除了照舊用MARUI M4 GBB 下場之下,也多了一件新裝備,那卻不是槍件,
而是新購入的 INSTA 360 ONE X 全景CAMERA,可拍出360 度全景4k 影像。( 寫是4k 但其實是包含 360 度所有角度來計算,如果單方向視野大概是1080p ~ 2k )
還有上次在 RW 購入的 FOXEER 35mm cam ,影出來的倍數大概是 5~6X SCOPE 一般,比較合用於遠距離的拍攝,如果拍10~20 米近距離是有機會失焦的。
最初購入的360 CAM 是 SAMSUNG GEAR 360 , 雖然缺點不少,例如易過熱,解像度一般,剪片工具不好用之類,但算是早期的360 VR CAM. 也玩得很開心。
比較令人深是第一次白雪雪地掛上槍實戰,常常被打死,別人跟我說,沒見到人先見到波...下次實戰便把心一橫塗了綠色。
這波波是沒有20MM 接合工具的,只好自製,旁邊那個是國狗菠羅鏡的底坐,加粒螺絲和墊圈便是一個很好的20MM MOUNT 了。
這是 35MM LENS ,視覺大概是5~6X SCOPE 倍率,拍狙擊片一流,而且自帶20MM MOUNT,非常方便。但比較合狙擊槍40 米以上用。
如果是玩開連射步槍近戰30 餘米的,建議16 MM LENS ( 大概3X 視野 ) 會比較合用,之前用RUNCAM2 就是用16MM 的,頗合車場戰這些細戰場。
主角是這個新購入的INSTA 360 CAM,外型上合理一點,解像度高一點點,工具好用一點點,
但最重要的是它有六軸定向和防手震功能 ( 簡而言之就是軟件模疑雲台功能 ),非常強大,
可見下面片段中高速奔跑時的穩定性,在WARGAME 中用實在是絕配。
至於剪片的話是CYBERLINK POWER DIRECT 16 ( 現在好像出到17 了 ),主要是應付360 CAM 的,可以將360 VR 片手動控制視點改成2D 片,
360 轉 2D 片有其優點,例如充滿電影感的視點轉向,又或者可以順手影到旁邊戰友的角度,而且可以做到ZOOM IN OUT 鏡頭轉動等等。
代價就是剪片很花時間。在高登商場買這軟件好像 3XX 元而已,一切都是自學的,有基本剪片經驗的話不會太難。
當初玩360 而不玩GO PRO 的原因,是因為GO PRO 掛在哪裡也好,動作一改變,好多時就是跟地面拍照,而且如果要拍到射手,又影到面前,最少要2 個CAM,頗為麻煩,
但360 也是有缺點的,就是純VR 片觀看時是要不時手動調節視點,相當麻煩。
尚記得剛玩360 時,拍了片給朋友看,覺得有趣的人不少。但有位前輩曰:觀眾是十分懶的,要他們手動轉來轉去看360 片很趕客。
後來購入軟件,將360 片手動控制需要的視角,或轉向,再剪成固定的2D 片,整條片就易入口很多了。
另外有一有趣的地方,就是用VR CAM 拍完的片,用VR 頭套播放,一邊轉向一邊會看著不同地方,猶似親歷其境一般,
就算是PS4 的 VR 都可以用到,簡單將片段放進PS4 再播就是了,只是解像度弱一點。然而那種望向天空也行,望回頭看看旁邊隊友在做甚麼的感覺是非常有趣。
而當日實戰的槍支乃是購入近兩年的MARUI MWS GBB,一直在玩別的冷落了她,現配合剛購入六只的IRON 輕量化PMAG,故終於決定落場一戰。
IRON GBB PMAG FOR MARUI 之介紹文章:
(
http://www.wargamehk.com/cgf/vie ... 9131&highlight= )
這次12 月的GAME 早就安排好,到當天卻正值寒流,凍了近一星期,都是10~13 度前後的日子,正是測試GBB 硬實力的最好時機。
需知道天熱時氣體氣化良好又夠力,甚麼槍也可以打得又順又爽,但嚴寒時無論氣體氣化,回溫,氣體壓力同時劣化。
才是GBB 性能見真章之時。
尚記得有位師兄在香港最凍之日 ( 2 度 )拍了一條MWS 全自動清匣片,打完後匣面都結冰了,卻仍然可正常清匣BOLT LOCK,非常誇張。
至於在下手上的是 IRON 廠所製作之PMAG,性能未知,但引得在下一次購入數匣,皆因外觀精美重量輕,實戰來說輕一分便靈一分,
攜行重量素來是在下實戰前會考慮的東西,而且PAMG 用在M4 就是有型。
然而雖然IRON MAG 在穩定性上是非常出色,但可以肯定的是出氣量是比原裝匣少的,
天熱尚好,但天冷的表現如何真是靠估。
當日基本上都是拿MARUI M4 來作戰,此槍下場前做了一些改動,
其一是在尾通處上了點膠水防甩蓋,其二是換了一粒油喉老鼠屎壓點加強HOP UP,其三是換了之前自製的硬飛機彈弓 ( 天熱時防止JAM,天冷時沒功能 )
其餘的都是原裝,包括管和膠都是。當時使用的是 RWA 氣,0.3 WE 彈,火力大概是 0.95 J左右,非常蚊咬力。 ( IRON MAG 天熱30 度時可有1.1~1.2 J 火力的 )
以下是在下剪的兩條片,360 CAM 剪出來是有點轉來轉去,有一個原因是在下MOUNT CAM 時怕被打爆而將兩個LENS 一左一右地放,
卻令六軸定位變得困難,下次都是老老實實將LENS 對正前面,這樣的話鏡頭修正角度會比較穩定。
其中一場是三軍車場,山竹過後,整個看台的頂都被吹走了,而且場邊的鐵皮也有點甩漏。( 片長 8.5 MINS )
車場也不用多介紹了,三軍招牌場之一。在下最尾是誤殺了自己友,非常抱歉。
事源那一刻在下跟另一位隊友分中線和底線地包上去,最後我是CLEAR 了伏兵,卻見另一邊隊友被「敵軍」槍咀指著,
救人心切...開槍救駕...就TEAM KILL 了....
順帶一題,當日有差不多5, 6 個新手,在下多話了些,說的話主要是告訴右翼那位新手的。
另一場是「魚塘」,說實話之前沒打過這個場。一到之時看到一個魚塘和一個圈,心中涼了一截,這是甚麼場呢...可以打的嗎?
在下身為HOST 也不知怎算,但總不能叫大家不要打,當下自己跑了一圈,發覺近林位的空間其實蠻大的,可以一戰,也就玩了兩場,其實不算差的。(片長11.5 分鐘 )
打林等機會居多,畫面比較乏味,此場在下賺了兩殺,怕悶者可直接觀看,位置如下。
第一殺的這段KILL CAM 剛好被樹葉遮了,勉強看到對方,下次會將SCOPE CAM 裝回槍頂。
第二段看得比較清楚,也看見對方舉了手。
順帶一題,在下這場是在對面岸膠CAMP 的CAMPER,事後在GOOGLE MAP 查了一下距離,
可以看到魚塘的大小和當時的位置,按GOOGLE MAP 的比例尺來算,大概是六十餘七十米了。
紅圈是在下,紫圈是對面敵軍,藍圈是我方陣營的狙擊手。( 後期白衫右翼推進那一位 )。
當時直線瞄準是打不到的,大概瞄高了半個身位,便中了。
其實在下最常下場的是次世代和狙擊槍,玩GBB下場真是玩票性質,
但其實如果身上裝彈匣的工具是齊全 ( 必須要有快拔M4 匣位),又有RELOAD 意識,
感覺就是「都係咁玩」而已,相比之下狙擊槍打收費場更難玩一點,因為沒位藏身又缺乏自保手段,要打得步步為營。
反而GBB 好歹都可以作連續射擊,感覺踏實一點,
整體而言 GBB 下場是好玩的,但不得不承認較少的彈量和連射時因震動引起的偏移是必需要靠技術克服。
心入面多計算彈量,盡量不要用到最尾一粒彈藥,多帶幾只匣就好。
[
本帖最後由 Dave 於 9-1-2019 02:57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