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1234
發新話題
打印

[RC TANK] 高質1/16搖控坦克 - 恆龍 TIGER 1 、LEOPARD 2A6 介紹及塗裝

[RC TANK] 高質1/16搖控坦克 - 恆龍 TIGER 1 、LEOPARD 2A6 介紹及塗裝

話說在下對RC 和坦克素來也涉獵不深,RC 小時候是有玩過一下,也只是父母買回來,只有向前和向後+轉灣的實線RC 越野車,
小孩子甚麼都喜歡玩,但也談不上熱愛,反而小時候最後玩的是BB戰士或四驅車,都是要動手的東西。
至於坦克更加是門外漢,雖然在下由第61期購入機動世界( 記得封面好像是仇章田先生的RX78 ),一直買到停刊,又復活再刊,直到生兒育女沒空閒看雜誌為止。
最敬重的筆者是已故的「大隻講」先生,其專欄看完再看,復刻再登再看,入面有的是江湖趣聞,有的是人情,有的是世故。

然而在下閱讀機動世界,HOBBY JAPAN,電擊等,都只是在看高達新聞和介紹,模型作品等,也玩了好一段日子的MG 版高達。
至於坦克,沒有大話而是真的一只也沒完成過,感覺是另外一個世界的東西。
然而由於個人喜歡閱讀,雖然自己不涉獵坦克,但也會看坦克的作品,製作過程,一字一句細心閱讀,
甚麼滲線,漬洗,甩青,乾掃,原子灰加線鋸片掃出防磁紋等等,一律先記在腦中,反正人腦的記憶空間用一世也裝不滿,多記一樣多學一樣。

直至沒多久前,也忘了誰人在WTAPPS 群中發來影片,是一架RC 坦克,由於有看過少女與戰車動畫的關係,對坦克也多了幾分認識,
那是TIGER 1 坦克,看著那坦克跑在高低起伏的泥路如履平地,跑過高低差時每顆路輪也會獨立的起伏,非常像真,又加上自帶聲音燈光,又加一分,
最後竟是可以擊發BB 彈/水彈,勉強算是AIRSOFT 吧,既然是老朋版,自然要多留意一下。
當下用影片的KEYWORD 來搜尋一下,找出其品牌是「恆龍」,在內地RC 坦克圈中甚具名氣。
其比例最多款式的是1/16 ,也有小比例的1/24 玩具感較重,土豪們可以買全金屬的1/10 或1/8 等,數萬元...

在下初窺門徑,自然不敢買太貴的,主要目標也是鎖定在1/16 系列。
這系列坦克銷售方式頗為特別,基本貧窮版全膠製,波箱和齒也是膠,只賣數百元RMB,之後「升級」款式就是愈來愈貴。
由於考慮到1/16 頗為巨大,感覺上買一輛功能齊全,只是用料差一點點的巨型坦克RC ,頗為便宜吧...
如此一想,便中計了。當「決定」要買,自然會想「不如升級個基本金屬齒輪吧」這樣子,也不過加一百餘RMB,加起來還是數百元而已,之後又會想不如再加金屬履帶...質感好多了...
最後「終極版」,價格大概是貧窮版的一倍,例如TIGER 1 貧窮版不過580 RMB,終極金屬波箱、履帶、全車輪升級,要賣個1280 RMB...
這個「價格陷阱」明擺在這裡,精明的消費者自然會留意到,但在下還是中了...
主要原因是當時在做「520」節,最後價格大概是打個8 折,換言之TIGER 1 終版版大概只需要980 RMB,感覺就是「普通版的價格買了終極版」似的...
但其實錢還是花多了。這裡先打一下預防針,其實在下認為買個升級波箱玩玩已經不錯,膠輪雖然質感稍遜,但不用自行補色,也是比較方便,已經很好玩了。


在下購入的款式是TIGER1 和 豹2A6,前者是經典中的經典,後者是現役的德國坦克,主要都是看著外觀有型就買了。


TIGER 1 的包裝盒,由於尺寸偏大,運費也比較貴,用集運來港大概要60-70 元HKD。


TIGER 1 的包網盒上畫著一幅坦克透視圖,非常精美。


內容物一覽。
計有說明書、坦克本體、7.4V 鋰電、紅外線對戰接收器( 安插一個像磨姑似的接收器在頂,可對戰,被擊中(沒有BB彈也可)時會震一下,中彈六次死火當輸)、發煙油和外觀配件。


坦克本體4.7KG ,頗為重手,其實有一半重量都是來自金屬車輪和履帶,如果全膠版本大概只有3KG。


印刷精美,中英雙語說明書。


已上色的小零件,一些金屬配件和軟膠製作的假鋼索。


一隻二戰納粹德軍。( 奇妙的是豹2A6 送的也是同一只...穿越來的 )


在下訂購這一家會送贈原裝的膠履帶 (不是每間也有)。
基本上有金屬履帶是不會考慮裝的,不過膠履帶也是很精美,每格都是單獨零件,用PIN 穿起。


安裝完配件後的TIGER 1,基本上是齊色的了。炮口和引擎也有噴上一些黑色當煙漬。


車身上的孔都是真的縷空件,可看到內部的機件。


TIGER 1 身上各細部。


金屬履帶和路輪,可惜/ 故意是沒有上色的。


精美的引擎油煙漬。


亞鉛製的履帶,非常重手,每一格也可獨自活動。


每架坦克模型設計都不盡相同,TIGER 1 是前置引擎 (真車是後置)。


只有兩支前燈的TIGER 1。


再來是豹2A6,包裝比TIGER1 更大一點。


旁邊有全系列車程,各種二戰戰車多數是有的,近代的是美軍M1,中國99式,RUSS T90等。


2A6 的小零件多不勝數,全部處理真是頗花時間。


坦克本體重5.2KG,當中一半都是履帶和車輪。


附有精美水貼和基本上不會使用的膠履帶,說明書也是專門為2A6 製作的,內容也是按車種不同而製作,不是抄書印新圖算數。


弄了一個多小時才弄完的小零件,即時令外觀精美不少,二戰穿越的車長也健在。
前面紅色指示燈是自行塗上鮮紅色的。


戰車背面,這系列的戰車細節甚多,刻線,紐釘,各種小手抽,已直逼靜態模型的級數。


兩個可打開的蓋子,一個可倒入BB 彈作射擊,另一個門有一電子插口,可插對戰用的小蘑姑。


開關掣比較麻煩,要扭例炮塔才可以啟動。


豹2A6 的燈多一些,前面兩白燈,後面四紅燈。


清晰仔細的細部雕刻。


全金屬車輪和金屬履帶的「級頂版」。


頗為光亮的車頭燈。


車尾四紅燈,至於黃色指揮燈只是貼紙。


兩條金屬履帶,盛惠1450克。


膠履帶兩條加起來才二百多克。


扭鬆車底的螺絲,便可打開頂蓋,但要留意仍有不少電線相連,不要扯斷。
內部結構一覽。主體是左邊的黑色主機版,所有功能都是由其統率的,各功能部件各自插在相應的電路接口中。


響亮沈實的引擎聲、炮聲、履帶運轉聲,也是由這部份負責,用料十足,因此聲音聽起來才不會太假。


這系列坦克有一個頗為有趣的功能,就是噴煙。用以模擬引擎運轉時的死氣,結構大體上是分兩部份,第一時圖中的發熱線。
另一部份是由一個四驅車馬達帶動的「吹風機」,將輕煙吹出。


煙油部份由這位置吸收,其實就是植物油,發熱時出煙。


在功能上,原裝炮塔是轉不到去正後方的( 頂級版也不能 ),大概只可轉到300 度,正後方是轉不到去的,主要是這炮塔齒輪的尾齒是封了的。


可以自行動手開兩齒,便可360 度轉動。
方法是先畫好齒位,再剪掉一些膠料,之後再慢慢磨,宜慢不宜急。


磨好後便試一下假組,可以正常咬合就可以。


咬合正常的情況。


當然如果直接轉360 度炮塔,入面的電線是會扭作一團,因此要購入「電滑環」,讓電線可以自由轉動。(PS. 360 度炮塔齒圈和電滑環恆龍也有在賣,加起來也不用100 元)。
電滑環是用特殊的接電結構,讓電線一直保持通電,愈多線的滑環結構愈複雜,也愈貴。
在下購入的是比較新版本的6.0 基版,要用12 線滑環,盛惠75RMB,在下買了兩套。


接合方法也很簡單,將基版的插頭拔出來,用滑環接駁加長即可,只要針數正確,甚麼顏色也可以。


坦克所有功能的大腦,主板 6.0S 版本。


最後將多餘的電線盡量扎起縮短,讓炮塔轉動時讓滑環在中間可以扭轉就可以,360 度炮塔完成。


然而在把玩豹2A6 時,感到有些許問題,就是低轉速時坦克幾乎不會動,要推到比較中轉速時才會啟動。
除了令動作遲鈍外,亦有明顯的噪音,這情況是在TIGER1 上沒有出現的。
後來拆開檢查一下,發覺把玩沒多久,連接馬達的驅動輪軸已磨出了不少膠粒。
最後得出其原因是當車輪螺緊螺絲後,金屬輪會壓向車軸,同時壓著底盤出的的輪軸,令起動時的阻力過大。


解決方法就是將底盤的軸鋸短一些,這是不會影響性能的,因為底盤輪軸基本上只是裝飾,真正用來固定的是發動機和其鋼軸。
首先拆除馬達和齒組,方便加工。


用線鋸鋸掉2MM 左右即可,後來裝回後一切正常,低轉速也可以讓坦克起步,不像之前一直只聽到引擎音效但低速時完全動不了。


升級版本的金屬齒和金屬波箱。(貧窮版本這些都是尼龍的)


之後是上色環節,先把所有車輪全都拆掉,順道量一下重量,結果所有車輪總重1527 克,加起履帶,差不多是3KG 了。


單單坦克本體,拆除所有履帶和車輪後,全重只有2.2KG,相信如果加上膠車輪和膠履帶,也不會超過3KG。


先將所有負重輪的橡膠圈全拆掉,順道修一下水口。


車輪用雙星水性英軍綠色,金屬履帶直接噴PYLOX 黑,貪上色比較穩固,因為始終是RC 坦克,操作時磨損是少不了。


上色後裝回坦克,順眼多了。


順手把車底都黑化,深色的車底看起來較有立體感。


原裝是大口宮插,在下換了T 插,可通用氣槍的7.4V / 11.1V 鋰電。


7.4V 2400 MAH 電池 ( 圖為 TIGER 1 )。


11.1V 電池。
說明書有提及,底板最高可受12V 電池,高V 電是可以令坦克行駛時爆發力強一點,最高速度也高一些,但炮塔轉動似乎沒有多大分別。


最後是舊化部份。
誠如之前提及,在下人生以來從未試過噴塗或舊化任何一輛坦克,這次是靠之前紙上談兵記下來的知識,
還有YOUTUBE,邊學邊做的,並非專業教學,最終結果也只算是不過不失,在下稍微有點不滿 ( 乾掃太重手,用銀色似乎效果也不太好 )。
只望下一次製作TIGER 1 時會好一點。
首先要做的是漬洗,也就是「弄髒」坦克,方法大上是開一些黑啡色的油性雙星油,調稀一點,塗上模型,再用沾有溶劑的筆慢慢掃走大部份。
如果想輕手一點,可以只塗刻線位和暗角位,再洗,或者全車頭到到尾都塗一次,再慢慢洗,後者洗出來是「污漬」許多。
而無論哪種方式,坦克本身的色調也會變暗的。


最初在下是在刻線位置漬洗,主要是塗上線位,或是容易藏有污漬的位置。


塗的位置大體上都是照抄書,其實最好是加點現實生活的觀察,其實污漬基本上存在於任何室外物品,多留意一下即可做教材。


後來洗完發覺似乎太輕手了,再才個全車漬洗,但注意一點,雙星油性油(用X-20 開油水開的)對膠料帶有腐蝕性,最好是預先噴一層光油隔一隔,
或坦克本身已上了色,否則直接蝕入膠素料會有變脆之危。


漬色後的顏色和變得明顯的刻線。


車尾部份,可留意一下漬洗完的污痕。
在下洗的時候,主要是想像雨水流動的方向,例如車身兩邊一定是向下掃的,至於車頂則看裝甲角度,如是平面,在下會選擇向車尾方向掃。


再來是甩青,即是掉漆,方法是先將坦克基本色加白調淡一點。


再加在容易磨損或比較「粗用」的位置,先塗一下,不要太直,忽寬忽窄的才好,甩油麻...總不會整整齊齊的。


全車加色後的情況。


之後用跟基本色類似的顏色補色。


塗裝方法是將深色包在淺色中間,看起來會比較像磨損油漆。


車頂的甩漆情況。( 說實話在下覺得甩得有點多了...始終是近代坦克,保養頻繁,應該不會戰損得太過份,二戰俄軍的另計,要多爛有多爛。 )


完成炮塔掉漆。這個掉漆部份是在下最花時間的一個環節,前前後後花了近三小時。


全車掉漆完成。


再來是乾掃,方法是先沾上銀或灰色的顏料,再將顏料吸掉9 成多,幾乎是沒有顏色的,這才慢慢「掃」上模型。
如是者凸出的角位或是釘位便比較易沾上顏料,看起來是磨損一般,用以突顯車身的細節。


乾掃後比較明顯變好看的是煙霧彈炮筒部份,看起來金屬感重了許多。


車頭位置乾掃,注意掃的時候要輕手,也不要360度亂插,在下通常是只用筆頭尖位慢慢掃,像抹塵一般。


炮塔頂部鐵蓋出口,於乾掃後質感也是提升不少。


最後加上一點點泥漬和煙漬,煙漬主要是加在車尾的排氣口和近引擎位置,也不用太講究,中間深一點周邊淺一點就好,油煙漬實際上是非常深的,所以在下直接填上黑色就好。
之後是泥漬,用類似漬洗的方法。


先在易於藏泥的位置點上一劈劈的啡色,用的是雙星油性油。


之後輕沾X20 溶劑,向下慢慢掃走啡色,大體上是掃到看不出啡點為止,注意方向不能錯,泥漬向上流動未免太怪。


平台周邊也是易於留有泥水漬的位置。


最後的最後,全車噴上消光保護油,在下用的是MR HOBBY 的消光透明,噴光油記得不能急,而且周圍一定要乾爽,
如果太急噴太厚,或者當日濕度太高,會很易白化變成白色而不是透明,足以毀了之前所有程序。
在下是噴了三層左右完工。


車背,後補兩個大圓餅是主力塗上煙漬的位置。


車身左側面。


車身右側面。


亮燈。


車尾紅燈。


這張是想拍噴煙功能,似乎只得不太好,只看到車尾燈像化了一般,其實那是煙來,實際把玩時也相當明顯地出煙。


舊化後的車頭位置。


駕駛席位置。


炮塔頂部的電腦。


炮管座。


裙板。


車尾引擎位置和外掛工具。


車尾排氣位置和鋼索。


坦克榴彈發射器系統和儲物籃。

[ 本帖最後由 Dave 於 24-6-2020 15:12 編輯 ]
原創小說:黑鷲

http://ck101.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60842&extra=page%3D3

1 個讚好! TOP

I love Tiger tank.
Nice

TOP

好正...可惜屋企冇位....

原本都有架RC...可惜D槍越黎越多...最後都要掉左佢
WOW!想不到Dave C兄對模型造色,都有如此深度研究.
引用:
原帖由 kornhill401 於 24-6-2020 12:03 發表
WOW!想不到Dave C兄對模型造色,都有如此深度研究.
其實只是入門級...

香港其實有很多坦克高手,在下這些毛皮也說不上。

例如銀色其實有點重手,如果下次在下會用淺灰代替,因為銀色的閃光感有點假。
另外履帶也偷懶沒做泥色舊化,主要是因為RC 用來玩,上色後跑幾轉恐怕全都甩色了,索性不做。
原創小說:黑鷲

http://ck101.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60842&extra=page%3D3
好靚
整容前後







原創小說:黑鷲

http://ck101.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60842&extra=page%3D3

TOP

靚,HL坦克底盤軟,好易甩帶,要加強底盤強度,用卡齒器,才可越野。
但RC坦克始終可玩性不高
有得打BB彈又有得call hit,拎去迷宮打下都ok既
引用:
原帖由 gtoray 於 24-6-2020 20:07 發表
但RC坦克始終可玩性不高
還算可以,一半是玩操作一半是玩塗裝,蠻自得其樂的。
原創小說:黑鷲

http://ck101.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60842&extra=page%3D3

TIGER 1 油彩舊化上色分享

繼初試啼聲新手上色舊化之LEOPARD 2A6 後,下一輛上色作品便是坦克界最受歡迎的款式,六號戰車 TIGER 1 。
TIGER 1 初期出現時,因其強大的防禦力和火力,並可以在遠距離單方面擊場毀敵方坦克,而被視為盟軍的惡夢。
而虎1 戰車小隊擊毀敵軍坦克數破百的亦有不少,最高紀錄是車長卡利烏斯(Otto Carius),共擊破達 178 輛。
亦有記載曾有兩輛虎 1 戰車遇上蘇聯的T34 坦克編隊,交戰期間虎1 小隊共擊毀了18 輛T34 坦克,然而數量差過大令虎1 邊走邊退,
最後在逃走過程中再擊破16 輛蘇聯戰車,一共毀掉34 輛戰車(也有紀錄是二十餘輛),感覺就像兩架高達沖進了一堆渣古當中一般,斬瓜切菜。
當時盟軍並無有效武器對應,只好用量來壓制,要求對上一輛TIGER 1 時,最少要安排五輛戰車方可交戰,
而就算五輛齊上亦不一定能成功擊毀對方,基本上就是疊屍戰法,非常慘烈。
直至後期盟軍亦陸續開發出重型坦克,虎1 的優勢才漸漸減弱。
雖然後來德軍再開發出虎2 坦克等更強的武器,但二戰結果基本上已經大局已定,難以力挽狂瀾於既倒矣。
然而TIGER 1 強悍印象在眾多軍迷心中仍然是首屈一指的。


恆龍的虎 1 包裝盒。


包裝內所有物。


裝上所有小零件後的基本狀態。
後來查找資料,發覺其實這輛TIGER 1 是曾經有個舊版本的,錯漏百出,炮身做錯了,炮盾反轉了,各式各樣的低級錯誤,
而現在的已經是正確版本,最低限度明顯的錯誤都修正了。
另外恆龍所有坦克的基本功能都是前進後退,左右轉向,原地旋回,獨立避震路輪,車尾死氣喉冒煙,車頭或車尾燈,BB 彈擊發,擊發時車身向後移動仿後助力,有些款式會有擊發時的伸宿炮管設計。
還有內置高質揚聲器模仿車輛音效,還有紅外線對戰 (擊中對方六次時即可強制對方死火不動,而被擊中的一方也會震動和有金屬爆裂的音效),就算直接把玩也是頗有玩味的。


每種坦克會因應車體結構有不同的擺位,TIGER 1 的是前置馬達。


整個車尾部件可以取出,方便處理上色。


這個揚聲器的銀色部份被在下噴成了黑色,因為坦克車身本身有孔是可以看到這部份,銀色閃亮亮有點礙眼。


最新版本都是這種電路盒,6.0 款式。


每一格都是獨立,用金屬PIN 穿起來的金屬履帶 ( 膠履帶也是每格獨立的 )。


每個輪子都分內外兩個輪圈,設計很特別的路輪,但其實在德國2 號戰車時已經出現過類似設計。


可以把整個上車殼拆出,但大前題是要先記得車底的電線要插回主底版的哪個位置,要預先拍一些照片作線位記錄。


比豹2 更複雜的路輪處理。


噴好履帶和底盤,這次也是用 PYLOX 油,但買了一隻叫「FLAT BLACK」的,噴完會自動啞色,不用再補啞色COATING。


路輪上雙星德國灰色噴罐,履帶還有車前面那一片膠製的「後備履帶」也上了啞黑。


裝回路輪和橡膠圈。


裝回履帶,TIGER 的帶比較緊,在下是用先裝上履帶,最後才敲最後一條PIN 的安裝方法,但其實也方便不了多少。


處理炮塔部份,本身只有300 度左右,是轉不了正後方的,要買補品「360 炮答齒圈」和「電線滑環」,前者其實十餘元,後者數十元,對自行切削沒信心的就買現成品吧。


比豹2 細圈很多的齒輪。


老規矩,毛畫再削。


齒輪咬合順利即可。


裝上滑環,簡而言之就是加長中間的線,不要插錯就好。
由於虎1 的機槍不是在炮塔是而在車身,其中一條線可以不要,在下是剪走了。


盡量扎短一些,防止纏在一起。


另外這個位置的模線頗為粗糙。


稍稍打磨一下。
題外話一下,TIGER 1 到戰爭結束時也大概只生產了1300 輛左右,其實不會出現3818 號車的,有講究的玩家可以自行貼上其他號碼。


另外一個比較明顯的分模線是車尾的過濾器。


也用1000 號沙紙打磨一下,因之後會舊化上色,這個磨花了的灰色可上可不上。


開始舊化上色部份,先來看一下青靚白淨的原裝顏色。


用啡+黑的雙星油性油稀釋洗塗全車。


之後再用開油水抹去大部份顏色,看需要決定漬洗程度,這次在下是重手了一些。
記得落筆的方向要符合污水流動的方向,不要360 度亂塗。


漬洗全車後。


整個車身色調會深了不少。


之後是磨損舊化,用的是灰色加白色即是淺灰,愈淺色愈顯眼,用的是水性油,作乾掃,亦即是沾上顏料後先將大部份顏色在紙巾上抹走,用比較乾身的筆輕掃。
乾掃後,整體車身色調又會淺了一點點。
另外上次用銀色來掃是不太好,閃閃的有點古怪,如果再做一次在下會用淺草綠色來掃LEOPARD 2A6。


在下一般會想像車輛行駛時的方向去決定乾掃軌跡,例如車是向前走,磨損的筆觸自然是由前至後,不會打橫,更不會打圈。


車尾乾掃效果。
另外沒有影的加工,是在車尾引擎和大炮炮口加上一點黑色乾掃,用來代表煙漬和炮口燒焦顏色。


車頭乾掃後。


全車乾掃後效果。


可以留意一下裙板,在下是向下掃的,車頂則是前向後。


最後做的是新嘗試,鐵銹效果,用的是油彩,亦是是畫油畫那些,用松節油或者亞麻仁油等,後者比較健康。
這些東西在香港不多地方有賣,都要到大型顏料店才有,一般文具店買到的只是塑膠彩,不合用。
在下這次買的是馬雲牌。


先用紅+啡打底,畫出易於生銹的位置,例如角位或隙縫位,再在中間點上炭黑色。


再用溶液化開外圍的邊邊,推散一點。
初時用油彩實也是照跟網上教學,但用後感覺,油彩遮蓋性好,慢乾,不易混合,也易於做出這些混色效果,
缺點就是很慢很慢才乾,最快都要一整天,穩陣不掉色要兩、三天。


全車做出基本銹蝕效果,而當大概乾後,用炭黑色油彩,用畫筆尖慢慢「點」出中心位置的純黑色,如是者實色加上周邊被溶液化開了的顏色,加起來便頗像生銹。


近攝時是這樣子的,可以自行加一些「流銹」的水痕,隨意,忌公式化,多想像一下實際的車輛情況,
如果不太能想像到,可以直接去看混凝土車。


當油彩都乾後,用水性油,開一些很稀的深藍色顏料,先行吸走大部份水份。


再小心地「點」到生銹位置上,模擬銹漬上的藍色,點的位置大體是黑色外位,但不要出「紅+啡」的位置。


由於之前乾掃時把小工具都塗得太灰了,因此用一些啡紅色塗上木柄位置,乾後再用一些開稀了的啡黑色隨便掃上,帶點黑色的紅木看起來比較有層次。(事實上完成後不太看的出來 )


最後全車噴上消光漆。(MR COLOUR 消光)


噴完統一所有色調後,木色也比較自然。


流銹效果。


全車效果,車尾。


車頭角度一攝。


二戰德國士兵一只,順個便也完成吧。


先噴完全黑,再用顏料塗上細節。資料網上很多,找「二戰 德國 軍服」之類即有海量圖片。


塗這些大前題是圭筆一定要夠細號,手一定要夠定。網上很多「鉛兵」塗裝教學,神乎其技。
而在下這隻「邪神」絕對是非常醜的一類,不是客套,是真的是非常醜,不管了...


加上兵仔後的坦克,帶感不少。


Panzer vor!


附送耳機的車長。


遠看很有型,近看似邪靈...有些事還是不要太清楚的好...


協同作戰。


相隔六十餘年的兩代戰車。

後記:偶然玩一下靜態模型其實頗有調劑之用,雖然玩味十足,也可以上色擺設,但1/16 真是頗為大架,
在香港玩真是頗為奢侈,一輛起,兩輛止好了...
如果想上色但又不太想攪大工程,其實純粹漬洗再乾掃,噴消光已經可以很好看。
原創小說:黑鷲

http://ck101.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60842&extra=page%3D3

TOP

本人都有興趣買一架回來...

TOP

引用:
原帖由 Dave 於 18-7-2020 17:05 發表
繼初試啼聲新手上色舊化之LEOPARD 2A6 後,下一輛上色作品便是坦克界最受歡迎的款式,六號戰車 TIGER 1 。
TIGER 1 初期出現時,因其強大的防禦力和火力,並可以在遠距離單方面擊場毀敵方坦克,而被視為盟軍的惡夢。 ...
睇完真係好鬼正...好有衝動想買架玩下

但1:16真係太大架...冇位擺...另外自己上色技術麻麻地...一定上唔到咁靚...

如果有D MINIZ 咁上下大架就好了
 60 1234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