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1234
發新話題
打印

[GHK] 冒著風險的創新 - GLOCK 17 GEN 3 無擊鎚式 GBB 手槍

[GHK] 冒著風險的創新 - GLOCK 17 GEN 3 無擊鎚式 GBB 手槍

[GHK] 冒著風險的創新 - GLOCK 17 GEN 3 無擊鎚式 GBB 手槍

GLOCK 手槍是由 GASTON GLOCK ( 嘉斯頓.格洛克) 領頭研發的手槍,首一出現便已奪得了奧地利軍方訂單,而且隨即引入至世界各地軍警市場,
至今已經是使用率最高的現代化手槍 ( 應該沒有「之一」 ) ,時至今日已有款式三十餘款,總生產量達到500 萬把以上 ( 2007 年 ),比 M1911 系列多了不止一倍。

GLOCK 是奧地利工廠,最初是只製作金屬和塑料零件,後期也製作了一些軍用零件,例如刺刀刀柄,方便鏟等,因此多少跟軍方有點接觸。
當時GLOCK 看到奧地利軍方正準備下一代制式手槍的競標,便大膽地查詢一下如何可以參加競標,當下便被取笑一輪再被耍走。
因為那時有份參與的槍廠有H&K,FN,BERETTA、SIG和STEYR 等,無一不是軍械大廠,而GLOCK呢?不過是一家成立不足二十年的零件小廠,更直至最近數年才涉獵軍用市場,被耍走也是情理之內。但GASTON 沒有放棄,借用人脈關係,穿針引線,最終找到國防部長查詢,而國防部長也很樂意告知相關細節。
為何一介工廠小老闆,國防部長又會願意接見?這聽起來頗為匪夷所思。但際遇這回事,很多時是「時也命也」,
原來軍方眼見一眾競標者,有實力的卻多數是外國的工廠。雖然 STEYR 是奧地利本地廠家,但 STEYR 所交出的「GB 手槍」卻明顯比其他競爭者遜色,
例如SIG 的P22X 系列,BERETTA 92 系列,FN 的 HI-POWER 等等手槍,也顯得比前者更為成熟。
國防部並不想用別國產品,但自家製的槍支水準又似乎次了一級。這時GLOCK 廠突然找上門來,也許是一個轉機。
雖然他們未有製作過槍支,但仍有一定製作軍用零件的經驗,這時又對競標表達了興趣,最重要的是本地廠家。
國防部也許抱著一個「一試無妨」的心態,便讓GLOCK 廠也參與競標了。

而且反正是由零開始的製作,沒有既有設計的包袱,軍方也就打開天窗說亮話,羅列出一系列的要求,讓GLOCK 照著設計,
而GLOCK 亦從善如流,難得別人將答案都寫出來了,餘下的就是靠自身的技術力,按著軍方要求製作「標準答案」了。
GASTON GLOCK 並不自負,也知道自己的專業不是槍支,當下找來許多不同專長的技師,有的是處理金工,
有的是處理機械設計,而自己則主力製作塑膠物料,同時也提供了許多「讓槍支更簡單結構和容易生產」的指標和設計。
最後製作出GLOCK 樣槍參與說標,並一舉成功擊敗了所有競爭者奪得下一代軍用手槍的訂單,規模是25,000 柄,以供奧地利軍警使用,當時是1982 年。

雖然奪得奧地利軍方訂單對GLOCK 廠來說是相當大的成就,但GLOCK 真正起飛卻是在美國市場,又是另一單「命運找上了你」的故事。
當時美國毒品氾濫,黑幫的火力也與日俱增,但當時美國警方多數配備轉輪手槍執勤,在面對罪犯手上半自動手槍的時候,基本上只有捱打的份,因此警隊升級火力的要求非常逼切。
而一名駐美奧地利商人 KARL WALTER ( 卡爾.沃爾特 ) 在查看雜誌時,看見祖國奧地利某槍廠製作的這柄塑料手槍,喜出望外,即時邀請SOLDIER OF FORTUNE 雜志總編輯,一同飛往奧地利的一家槍店試槍。

KARL 一見GLOCK 手槍,第一感想就是「這槍真的夠醜」,四四方方的一個盒子就像玩具一樣,
然而試打之後,卻發覺其優異之處,既有高容量彈匣,結構亦相當簡單,塑料製作的槍身又輕又耐磨,而且最重要的是夠便宜,幾乎完美配合了警方的要求,就是「便宜,簡單,有效。」
KARL 即時聯絡了 GASTON GLOCK ,期望傾談合作事宜,當時是1984 年。

GASTON GLOCK 得知同鄉在老遠來看自己的槍,自然是歡喜的,但當時GLOCK 才剛接了二萬支GLOCK 的軍方訂單,正忙著開新工廠製作,
並沒雄心壯志再開一門生意,而且當時他連美國在地圖上的哪裡也不太清楚,更莫說要跟美國人做生意了。
GLOCK 本來打算推卻的這個邀請,但KARL 卻沒有放棄,靠著三寸不爛之舌,最終說服了GLOCK 老闆,讓他肯授權再在美國設廠。
KARL 也算是商業奇材,一談攏了這門生意,槍還未賣到美國,第一件事便是先賣一波鱔,讓SOF 總編嘗個鮮,再寫一篇開箱文,
把GLOCK 手槍讚得天上有地下無,更將之譽為「完美的塑料手槍」,反正唱好不用錢,最要緊的是讓讀者對這柄槍產生興趣,而確實GLOCK 的設計在當時也是非常前衛的。
除了文宣,KARL 也連絡了軍警用家,一邊請他們到脫衣舞俱樂部把酒談歡,一邊介紹槍械,有煙有酒,有飯亦有炮。
後期更請了當紅的脫衣舞娘到拉斯維加斯的SHOT GUN 登場,而且事先讓她真的好好學幾天射擊課程,舞娘小姐不但有樣子亦有技術,看得一眾剛陽軍官興奮莫名,更有曰:「此女定是CIA 美女特工」之說。KARL 一連串推銷,讓不少人對GLOCK 手槍產生好評,而且不計成本讓潛在客戶玩得開心,訂單也就接踵而至。

除此以外,KARL 更讓GLOCK 槍在電影中露面,而且是故意找上當時正拍 DIE HARD 2 的電影公司合作,半賣半送的讓他們在電影中使用GLOCK 手槍,
即使當時電影公司只肯給劇中歹角使用 GLOCK,但也令GLOCK 手槍的知名度提升了不少。
更在電影中加入了一些當時的流言,就是說GLOCK 是連X 光機也查不出來,雖然明知是錯誤的,但KARL 仍是有意無意讓劇中有這個說明。
亦因這個流言,後期甚至讓軍警方面要求GLOCK 廠澄清,也是一波「別人求你上鏡」的操作,可見KARL WALTER 當時的商業思維已非常前衛。

由於初期不計成本推銷的軍警訂單,傳媒介紹,甚至醜聞操作等等手段,令GLOCK 真的紅了,民用市場的訂單也就漸漸增加,
短短8 年間,GLOCK 在美國市場的銷量已達25 萬柄,全世界的出貨數量更達到 35 萬柄,以一柄全新品牌的手槍來說,這些銷售數字無疑是非常亮眼的。
GASTON GLOCK 至今仍然健在,現年92 歲,將一柄生產不過30年的手槍推至世界頂鋒,除了個人實力外,多少也靠著際遇,所以時勢造英雄,莫過於此。

GLOCK 雖然不是第一柄塑料手槍,在他之前亦早已有VP70 塑膠手槍,但論商業上的成功,兩者卻有著雲泥之別。
除了開國功臣9MM 口徑外,現今亦有.45 口徑,.22 口徑,長中短各式各樣的款式,但其實外觀真的近乎一樣,
30 年前的設計跟30 年後的設計幾乎沒有分別,可說是一成不變,同時也代表了最初的GLOCK 結構已經是非常成熟了。
GLOCK 的特點除了大量使用塑料材質和沒有外置保險外,他的擊發系統也是自成一格,
用的是 STRIKER FIRED SYSTEM,中文可譯作「擊鐵擊發式」,
也就是不使用擊鎚等裝置,靠著扳機行程,將撞針拉後儲力直至釋放,撞針復位,敲打子彈底火射擊。
這系統當然不是GLOCK 首創,但GLOCK 卻在當中加了一些安全設計,分別有扳機保險,擊鐵阻鐵保險和防跌保險,
GLOCK 自己稱之為 SAFE ACTION SYSTEM,不單讓槍支一拔出便可射擊,而且安全性也相當高。
今時今日的GLOCK 新系統主要是 GEN 5 MOS,跟之前的系統大同少異,GEN 4 標配的虎口墊片自然保留,也在滑架上新增了一些防滑紋令操歐更方便,
而最重點的是在滑架頂部後方新增了紅點底座,迎合近年紅點手槍的潮流。

至於AIRSOFT 方面,素來都是以MARUI 的GLOCK 系統獨大,市面上9 成廠家也是參考其設計,
該設計其實只是將擊鎚小型化塞進去下身,跟真槍的系統特點基本上沒半點關系。
MARUI 最大的缺點就是缺乏像真性,而且滑架拉後時有一道明顯的阻力,但好處就是火力穩定和扳機扣壓可以很短很輕。
後期的AIRSOFT 主要都是在外觀和材質上加減,加大一些飛機,改善一下HOP UP,和近年流行的MOS 系統等,
但對於擊發系統的設計,大家基本上沒有動過任何「歪念」,始終系統能用上這麼久,自然有其可取之處。
如果隨意改變,不但可靠性成疑,而且最大問題是市面上海量的零件都不能再用了。
許多玩家對於「系統的優點」和「補品的數量」的比重是難分軒輊的,
就是說哪怕系統再好,假如市面上沒有零件可換,玩家也是會敬而遠之,當然設計良好,多人用了自然會多補品,
但補品多卻又會造就槍支的歡迎程度,這又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矛盾。

約在2019 年,GHK 廠家隆重發表了新作:「GLOCK 17 GEN 3 手槍」!
一聽到這個名字幾乎都要軟了,這可是爛大街的款式,人家WE 都出到MOS 了,還GEN 3 ...
但GHK 這次野心卻相當大,不單原裝自帶鋼滑架,而且還是市面最大級飛機尺寸,最引人入勝的卻是全新的擊發系統,
再加上號稱最像真的設計,這所有也是現行GLOCK 系統所沒有的。
當時樣槍的介紹一出,可看到除了一體式滑架不帶飛機座這獨特設計外,連下身必然出現的擊鎚也消失了,實在頗為意外。

也許疫情的拖累,GHK 一直沒有怎樣更新這柄GLOCK 的消息,一拖便是年多兩年,大家也有點擔心胎死腹中,
但要來的始終還是會來,2021 年9 月,這柄廠方授權,全鋼製無擊鎚系統GLOCK 還是上市了,索價一萬元台幣左右,
來港後約是3600~3800 元的價格,考慮到買一套GLOCK 全鋼滑架和槍管也要千多二千元了,
雖然GHK 這套GLOCK 絕對談不上便宜,但扣除鋼滑架的市場價值後,本體大體上收了約二千元左右,
以一柄全新系統開發來說,算是合理範圍,個人認為如果定價再便宜一點,二千九百也好,以這個全鋼加新系統設定,應該能帶起不少風潮。

這價格是否物有所值,除了其鋼身材質有一定價值外,新系統是否真的比舊系統優異,也是一個決斷性的因素。
其實在下對這柄GHK GLOCK 是頗有興趣的,始終新系統就是吸引人去了解。如果是別的品牌也許在下已經直接買了,本來也打算看看熱鬧就算了。
但「命運找上了我」,某CGF 論壇的師兄突然問我有沒有興趣寫開箱文,而且肯無條件借出GHK G17 一柄,
因為那是一個在下從未交談過的ID ,在下第一感覺是半信半疑的,應該不是網上騙案吧,在下身無長物也沒甚麼好騙。
但看對方之前在CGF 的留言也非常有文有路,絕非古靈精怪的人士,也就硬著頭皮答應了,無他,在下本來就想拆這柄槍,有人不怕在下手殘拆爛,願意借出,也沒有拒絕的理由。
該師兄的動機也很純,就是覺得這柄GHK 不錯,想有人介紹一下,可說是純粹抱著「同好分享」的初心來找在下的。
而在下也說明了,我不一定是讚的,也可以是批評,當然在下仍會實事求是地寫,而對方也覺得應當如此。
眼見對方肯無條件借出槍支又不怕在下私吞,單單這種信任已值得在下認真地寫了,感謝該師兄的無私借用。


GHK GLOCK 的外觀頗為精美,但款式是GEN 3,是有點老舊了,
但可以期待一下之後的GEN 4 ,GEN 5 ,MOS 等款式。


除了右邊槍柄那堆授權字樣,其他部份也可說是非常像真了。滑架是鋼製,染黑處理。


握把上的GLOCK 廠刻印。


滑架上的刻印,清晰銳利。


槍膛頂部的9X19 刻印,但有點要抱怨的是,染黑層不太耐磨,打沒多久便開始有點見銀了,
不過說實話這也是大部份玩具的通例,不便深責。


VEDIO:原裝槍試射,用的是WE 綠罐2X TOPGAS,
整體後助力非常強勁,可說是直迫CO2 的級數,而且拉動滑架時的順滑感也是跟別廠不同的,始終是無擊鎚結構。
然而最大的問題是扳機真的是非常硬,沒入彈匣空擊還好,但當真正入彈入氣擊發時,個人認為扳機磅數絕對不止5~6 磅,大概只比之前RHINO 單動超硬扳機輕一點半點。
( 後面有提及這個問題的成因和解決方法 )


全槍總重 665 克,跟真槍空槍 (625克 ) 非常接近,比市面絕大部份GLOCK 玩具更輕。


超輕重量的其中一個主因就是彈匣,重量只有138 克,用的是鋁合金外殼,估計是仿製真槍塑料彈匣的輕便感,確實也做到了,看起來甚至拿起來也甚有塑料彈匣的味道。
然而這大概是模仿空匣的重量,真槍裝滿15 發後應該大概是260 克的,所以說這柄GLOCK 是否太輕,要看閣下以「空匣」或是「FULL LOAD」來計,
如果算裝彈後的重量,反而市面許多二百餘克的合金彈匣重量更為合理,而GHK 則比較接近「空匣」狀態。
然而市面上鋁合金匣一般來說都是補品級別的產品,動輒三百多元一個,現在原裝標配其實也是頗為高檔的,何況如果真是拿來下場實戰,輕匣永遠是好的。


整套上身總重367 克,占了全槍的絕大半重量。GHK GLOCK 的滑架和槍管也是鋼製品,這也是當然的事。


ARMY G18C 合金製上身總成,全重238 克。


其實在下也不是GLOCK 的愛好者,但就像M4 一樣,哪怕你再對他沒有偏好,但家中總是奇奇怪怪的有一堆。
圖為WE MOS 、GHK、ARMY G18C 、ARMY G34 TTI 款。


GHK 彈匣後的精美刻印和觀彈孔,觀彈孔有做出仔細的「雙同心圓」外觀,手痕者可以將內部同心圓塗成銀白色,更為象真。
跟一般GBB 彈匣分別較大的,是其VALVE 的壓點特別大顆。


咬彈唇和出氣膠也是常見的設計。


WE 和GHK 彈匣對比,兩者並無互換性。


大部拆解。有點做得不好的,就是拆滑架的的阻鐵太短了,不像一般GLOCK 可以輕鬆靠兩只手指拉下拆下滑架,
而是需要先扳下一邊,另外一邊要靠指甲壓下去,如果有替換零件的話最好優先換一顆長一些的。


滑架總成的底部,雖然前面的回膛彈弓和 HOP UP 座比較尋常,但後半段的一體式飛機容室卻是原創的設計。


滑架,回膛杆,外管都是鋼製品,而HOP UP 座則是合金,內管應該是鋁管,現在好像頗為流行用鋁內管,例如MK13 MOD 7,聽說是為了輕量化。


HOP UP 的調節用轉輪設計,但調節的話必需要把HOP UP 座從外管中拿出來調節。
但要批評一下調節的轉輪,凹凸的位置是藏在內圈的,凸得比較出的是平滑的部份,根本不能用手指轉動... 一定要用小號的一字起子之類才可以推動。


回膛杆應該是用螺牙將前後兩截扭上的,但實在是黏得非常牢,在下拆不開,只好用彈弓轉動大法慢慢從杆頭轉出來。
彈弓的尺寸跟HI CAPA 是通用的,如有需要可以自己加減回膛力度。


HOP UP 膠和內管也是通用GBB 數,HOP UP 膠的壓點是長方型的,應該能提供不錯的磨擦力。PS. 後補資料:收到槍主報告,此槍10 米前打得不太準,主要是HOP UP 似乎沒有很好運作,多數很早就墜地,
個人看那粒HOP的壓點幾乎是FLAT HOP 級,即是又厚又平,一般用來用在狙擊槍是不錯的,因為可以提供充份壓點,
問題在於GHK G17 壓點鐵片未必夠力壓下去,在下開箱時已經感到調來調去好像都不太明顯,只是當時沒有長距離靶可試,當下沒有發布。
現在有實際場地報告,可以佐證了。
在下建議槍主換一下MARUI原裝VSR 膠再試試,貪其軟身,希望可以讓下壓改善一下


HOP UP 由兩顆小得非常的內六角螺絲固定,而且入面落了不少螺絲膠,扭出時真是要很小心,不要滑螺牙。


好吧在下真的是滑了一顆...只好光速在TAOBAO 買些左向鑽咀扭出螺絲,弄了一輪才把爛掉的螺絲拆下。
同時買了一些小號螺絲,則好跟GHK 那顆一樣的,但卻是十字,美中不足了,真的對不起之至。
順帶一題,這顆螺絲必需一定要完全沈頭入坑的,凸一丁點出來都不可以,否則會卡著槍管。


拆開後的樣子,極端地簡潔,調節的位置就只有那個圓輪,和卡在上面的一片小金屬片,靠著轉輪轉動調整上下壓力,
而另一邊就卡在HOP UP 座內部。


扭到無HOP UP 狀態。


扭到最大HOP UP 狀態,其實也明顯看到鐵片曲拆位置是壓下去了。
似乎這HOP UP設計雖然簡單,但下壓的機械運作仍然是能做到的。


HOP UP 和內管組完全拆解,管和膠也是通用一般MARUI GBB 數。
內管長約 95 MM ,應該是鋁合金管。


想要拆除飛機,先要將獨立的退殼勾拆出來,方法是先按圖中滑架底部的圓孔,壓下去,來可以拔出退殼勾。


圓孔入面是這樣的一支阻鐵。


然後在滑架尾部動手,先將尾部的膠擋片拉下來,可以看到固定飛機的C 環。


把C 環拆走,但奇妙的是C 環底下有個丁晴ORING,估計是用來減少虛位的措施。
拔走C 環後,便可以將飛機從前方抽出。順帶一題,裝回去的時候,順序應該是先裝好C 環,最後才用小勾套上ORING ,否則如果先裝ORING 再上C 環,極度地困難,ORING 會不停跑掉。


拆除後的飛機容室,可見滑架的一體式設計。


滑架前方用來固定準星的螺絲,跟真品相同的設計,可以用專用的內六角扳手來裝拆。


由上至下順序為:MARUI GLOCK 、 GHK GLOCK、 MARUI MWS 飛機。
可見雖然GHK 飛機及不上GBB RIFLE 般巨大,但相比起其他廠的GLOCK 飛機,已是大了非常多,
較大的飛機可以提供更大的氣化空間,對連續射擊或天冷情況下有所助益。


飛機拆解,可說是非常多PIN 的設計,中間的幼PIN 是用來固定飛機彈弓的,兩條小PIN 是將前後兩截接合,而最粗的那條是用來頂著飛標尾部的。
ORING 共有兩個,尺寸是不同的,廠家也故意用上不同顏色,避免混淆。


飛標是金屬製的,待擊時的初始位置。


之前有報告說,直接用22KG 氣射擊,有機會損壞飛標彈弓,看到這個設計能看到端倪。
飛標是錐形的,而彈弓是螺旋狀漸縮結構,當使用大壓力GAS 時,飛標被向前推進,很容易讓錐形飛標衝過頭,將彈弓的方向壓反了。
也許這就是損毀飛標彈弓的主因。其實在下也非常肯定最初的說明是有說GHK G17 是可以用22KG 直接打,就算是 MOA 的攤位也是這樣介紹的,
但可能後期生了這些問題,網上可以看到相關的說明也不約而同地刪走了「可直接打22KG氣」這種介紹,
其實這樣不是不可以,但最好還是官方通告一下,這樣顯得廠家是發現問題並積極解決,而不是讓人覺得裝傻扮沒說過。


相當像GBB RIFLE 的飛機彈弓,而且拉力也頗大。
由於彈弓尾部的收束位置並沒有屈拆到中央位置,令尾部黑色零件的位置也是偏向一邊的,雖然影響不大,但多少會給飛機復位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阻力。


微加工一下,將彈弓尾部扳回去中央,注意溫柔一些,別把彈弓屈斷。


拆解完後,本想將之安裝回去,卻發覺得弓尾不太好拉出,當下借用裝拆MWS M4 的故智。


或用幼線,或用橡筋,把尾部的圈圈固定,便可以輕鬆拉出彈弓尾部,以便定位敲回插梢。
而完成工作後,直接將線剪斷就好。


彈匣最多可裝填20 發,但全滿後再上匣,頂部的一粒BB 會硬撞硬式壓向飛機,因為彈匣已經沒有位置下壓了,因此建議最好還是裝填19 發就好,留一點空位上匣。


出氣閥門用一般GBB 工具不太好拆,中央的下壓點太大顆了,不知GHK 有沒有專用工具售賣。


彈匣完全拆解。


比較令人擔心的出氣膠,主要原因是固定的面積太少了,其中一邊更加是完全直的沒有固定卡旬,建議盡量避免用手指按壓放氣。


彈匣的氣室不是一體式的,而是像圓桶一般扭進去,多少讓存氣的空間打了點折扣。
估計是為將來CO2 匣鋪路的設計。
順帶一題,在下這次沒有跟從「4 秒傳奇」手法來灌氣,都是隨便灌,有時灌近十秒,基本上沒甚麼噴白氣的問題。


VEDIO:之前提及不要空手按壓彈匣放氣,因為那片膠是真的會飛走的,就像這樣,跟開香檳一般爽快噴走。
建議大家不要空匣直接用姆指放氣,不然就要補購出氣膠了。


可見除了其中一邊的卡旬夠長外,其餘那些邊真是窄得可憐,不太有固定作用,左右兩條窄邊量度過一下,不超過1mm 的厚度,如果壓彈匣放氣應該是必定噴走的了。


令人注目的全新無擊鎚擊發系統,看起來非常像真。
此槍下身採用「包射」技術製作,即時注料模具製作下槍身時,是連同鋼件一起成型,是跟真槍製作雷同的技法,用在玩具上是相當罕見。


這是真鐵的下身部份,其實跟GHK 的差異仍然是很多的,始終後者打的是BB 彈和TOPGAS 。
然而看了那麼多年的MARUI 擊鎚系統GLOCK ,看到GHK 這個結構還是蠻衝擊的,兩者相比較的話,當然是GHK 這個看起來更「像真」一些。


拆下扳機上的兩條插梢,和虎口位置的一條插梢,即可拆出扳機和撞針組,還有SLIDE LOCK 阻鐵。


扳機的設計也是比較特別,可以留意一下銀色的長條,那是GHK 擊發系統的一件核心零件,在下稱之為「擊發點 (BREAK POINT) 司牙」,也就是扳機扣壓到擊發前的最後一道阻力點。
而右邊則是「撞針」,事實上是兩片連動的鋼件,用來「壓」出氣VALVE 的。


也讚一下GHK,以像真性來說,這個扳機和擊發系統的結構,在外觀上真是頗有真鐵味道,但當然只限外觀而已,擊發原理是毫無相似處。


VEDIO:這是暫時移除了擊發阻鐵功能的狀態,可見到扳機和撞針之間的互動,其實就像是水槍一般,壓多少就把撞針伸長多少。


撞針部份的零件就是這些,整個結構並無借用彈弓回彈力之類的結構,所有擊發力度基本上就是來自閣下的手指指力。
圖中的彈弓是用來讓撞針復位之用,而不是擊發。


VEDIO:另一個核心結構,就是這個「擊發點」BREAK POINT 司牙。
因為GBB 手槍擊發時,彈匣VALVE 必然是瞬間完全打開的,這樣才可以提供最高出力和穩定的初速。
如果不設計這位置,單靠手指壓力去影響敲擊深度,就好像水槍一樣,大力按便大力,輕力按便沒力,每一發火力都會忽高忽低。
由於GHK 系統的撞針並無儲力功能,因此便要靠這個BREAK POINT 司牙來充當「充能」的責任,充的卻是手指的壓力。
簡單而言就是讓手指用力扣下扳機,直至達到一定強度,力度大得讓司牙衝過那條圓柱阻鐵,手指便一下子將扳機壓到底,同時將VALVE 全力壓下,達成出氣和擊發。
有些玩家說這是「響指」原理的扳機,其實機械運作上的確是差不多的。


這是BREAK POINT 司牙的彈弓,這彈弓的硬度直接影響擊發點的阻力,換軟一點的話,扳機會更輕易擊發,換硬一點則要更大力才可衝過擊發點。
但問題是,這條彈弓是否可以換輕一點的呢?在下的答案是:可以,但要看GAS 壓力決定。
如果是打134A 氣,換輕一點點應該是可以的,但如果打12 KG ,或是18 KG ,更換輕的BREAK POINT 彈弓會令火力變得極不穩定。
假如大家有改過一般GBB 手槍,便知到HAMMER SPRING ( 擊鎚彈弓 )的功用,而HAMMER SPRING 的力度必然是要比VALVE的阻力大的,而且要大一定程度,
用一個例子,好像HAMMER 彈弓只有6 磅力,彈匣VALVE 是 7 磅力才可以壓到底,這擊鎚每次敲下去,也是「不完全地開啟」閥門,有時開多一點,有時少一點,
入滿氣或天熱時可能敲不響,快要沒氣時又可以敲到底,所以要敲 7 磅的閥門,最少都要用10 磅左右的彈弓,確保他每次敲下去都必然是敲到底的。
相同道理,這個BREAK POINT 司牙的阻力就跟擊鎚彈弓一樣,太弱的話,敲下去的力度不能確保完全擊發,火力便會忽高忽低了,
所以說如果打弱弱的134A 氣,彈弓力度才可以酌量減輕。


在下找了一條類似的彈弓,比原裝軟一些的。更換之後,扳機擊發時的阻力跟傳統MARUI 系統看齊,非常好按。
但火力卻變得很不穩定,大概是0.4~0.6J 間游走,既不穩定,火力亦明顯達不到正常水平。


VEDIO:片中在下是直接拿走彈弓,讓手指的壓力控制火力,可見沒有了擊發點的阻力,火力打出來完全是亂來的。
其實GHK 系統的 BREAK POINT 就好像MARUI系統的擊鎚彈弓,用來決定擊發的力度,當BREAK POINT 阻力變弱了,
(可能)之前大概要6~8 磅左右的扳機力度,變成3~4 磅左右就擊發了,結果敲下去的力度根本不足夠打開TOPGAS VALVE ,或者開一半,或者只打開一丁點,壓力不統一,火力便會高低差得非常離譜。
雖然在下沒有134A 氣,但在下估計如果使用134A,應當可以用弱一點的擊發點彈弓,但應用多硬的,就要慢慢試了。
方法是先用原裝硬彈弓去擊發一次,看看火力有多少,以此認定「正常火力」,
之後換輕一點的BREAK POINT 彈弓,再用最輕的力度去扣扳機,很慢很慢地加壓,直至擊發,如果其火力跟原裝彈弓差無幾,便是可以接受的修改了,
反之如果火力變低了,就是將彈弓改弱改過頭了。


另外一個頗為嚴重的問題,相信很多GHK G17 玩家也有感覺,空擊時,扳機雖然是硬一些,但擊發的力度還可以。
但當灌了TOPGAS 上匣,扣下扳機的時候,尤其是臨近擊發點,扳機力度硬了不止一點半點,恐怕十磅力都不止了,
想快扣幾乎都要將手指故意「撞」上扳機去讓他易一點擊發,問題其實在於撞針。


VEDIO:也許是原裝撞針太長,也許是撞針的前移太早,總而言之,慢扣扳機的時候,是可以看見撞針在擊發之前已經偷步移前了,直接頂彈匣VALVE,
這是一個不理想的機械活動,第一問題,就像是片中一般,在下故意入很少氣,可以較易聽到撞針偷步的問題,就是會讓彈匣早洩,
如果扳機扣得快還好,但如果慢慢扣,這道早洩的氣會提前推動BB 彈,令擊發時的火力變得浮動。
而另一個更要命的,就是入滿氣時,彈匣VALVE 也是有阻力的,這樣變成:扳機BREAK POINT 司牙的阻力 + 偷步撞針壓向VALVE 的阻力 = 入匣擊發時的超硬扳機力度。
這也解釋了為何入彈入氣後,GHK G17 的扳機會硬得不像話。


雖然有點冒險,但在下問準了借槍者的意願,也肯讓在下處理這個問題,方法很簡單,就是打磨掉撞針尖端約1MM,
目的是,擊發時的阻力純粹靠擊發點司牙的阻力就好,不要讓撞針在擊發前有任何干涉,這樣可以一次改善了火力不穩和超硬扳機的問題。
順帶一題,GHK 的鋼料真是非常硬淨,磨了差不多20 分鐘才磨完。比起一些品牌一刨即崩的「鋼」件是真材實料多了。


打磨後的距離,原裝的話差不多不扣扳機也好,撞針已經是碰到彈匣VALVE 的位置了。


VEDIO:修正後的撞針活動情況,不會再早洩,擊發的阻力也跟不上彈匣時沒有分別,因為只餘下擊發點司牙的阻力了。


VEDIO:修正撞針後的火力測試,跟原裝沒甚麼明顯異。


VEDIO:修正之後,扣這柄GHK GLOCK 17 的扳機時是不用再扣到手指痛,起碼能做到快速射擊了。


在下也按槍主的意願,測試了一下18KG 氣,第一發真是非常勁,1.22J,後助力也有所提升,不算太多,但也算感體感感受到。



然而火力卻是不太穩定。


做了一個列表,明顯看到火力是忽高忽低的,按之前的推論,由於氣體的壓力提升了,相對之下,原裝扳機的擊發點司牙阻力也變得不夠了,令敲擊時的深度不統一,讓火力浮動。
如果想要很好地打18KG 氣,恐怕要換個更硬的擊發點了...


能介紹的在下也盡量解說了,也許還有不足,歡迎指教。
最後雖然在下很小心地使用,但多少還是有些小花紋,也就將部件BLUE 一下,讓槍支盡量回復到最新狀態吧。還好在下有鋁和鋼的常溫BLUE 水。


隨便找了一個GLOCK 的紙盒,打包送回家了,竟然有一點點不捨。


槍主說不用故意說他的名字,在下也就不說了。


GLOCK 17 配「肯定火」是標配了,又是經典的組合。


這個「肯定火」燈是馬雲牌,現在的 COPY 真的愈來愈精美。

談及GHK ,相信大家也離不開方丈事件,這可能真的是可以說一世的事,
當然別人有別人的想法,沒有人有資格教別人做人,而身為消費者,選擇權也只有「買」和「不買」。
但在下認為最好的洗刷方法,莫過於專心製作好的產品,讓新的印象遮蓋著舊印象,哪怕大家不會忘記歷史,但起碼支持的人是多了,說好話的人是多了,力量也就多了。
在下一直細心拆解這柄GHK GLOCK 17 ,雖然網上早已很多評價,但在下也盡量少看和少插口,盡量靠自己的理解去作第一印象,
如果要直接打分,在下會給這柄GHK G17 GEN 3 「80 分」。

其實單論全新系統和全鋼材質,也不得不讚GHK 這次的選擇,真的是兵行險著,新系統也代表要玩家接受一樣新事物,
這是很難的,尤其是AIRSOFT 的玩家,君不見像玩手拉狙,大家還是喜歡「VSR 系統」,不是說VSR 系統不好,但真的是老舊了。
有新系統不好嗎?當然很好,但大前題是新系統不能太爛,不能太反智,就算不比舊系統好,也不能有明顯的劣化。
至於GHK 無擊鎚GLOCK 系統,在下覺得這系統並不爛,也不反智,可說是不錯的。
但瑕疵也很明顯,例如擊發點的阻力是有一定要求,等同扳機的力度肯定是有一定硬度的,這是設計使然的需要,但原裝的扳機還算能夠接受,當然是說修正了「早洩」問題之後的力度。
「響指」式擊發雖然不算很好,主要就是扳機會變得偏硬,但整體操作感也算是可以的。至於撞針的偷步問題是設計的疏失,這是要扣分的部入。
但優點也是能數出很多,先說材質,全鋼做標配是頗為前衛的,但希望價格能降一點,二千餘元是很有競爭力的價格,一萬多元台錢,三千多元港元真是稍微貴了些。
而射擊時的後助力,在GLOCK 系統中也是數一數二的強,撞在虎口上非常有感。而無擊鎚系統,令拉動滑架時有統一的壓力,在操作感上是蠻有特色的。
而拆解、結構等,的確也做到比市面上同類產品更像真的程度。

整體而言,這一柄GLOCK 17 有其獨特性,較長的扳機行程和擊發前的擊發阻力,也是別牌所沒有的。
如果純粹論打得輕鬆,落場實用,準確和出力穩定,可能有擊鎚的GLOCK 仍然是優勝一些,
但這柄GHK GLOCK 靠著自家系統,仍然做到一個流暢合理的操作,也是非常值得欣賞的。

[ 本帖最後由 Dave 於 5-10-2021 09:54 編輯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gtoray 威望 +50 精品文章 22-10-2021 20:39
  • gtoray 金錢 +50 精品文章 22-10-2021 20:39
  • jacko 威望 +30 精品文章 28-9-2021 11:50
  • jacko 金錢 +30 精品文章 28-9-2021 11:50
原創小說:黑鷲

http://ck101.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60842&extra=page%3D3

8 個讚好! TOP

其實如果pre-travel段落再硬D會更好,目前狀況係PT正常但BP奇重,一個皮太軟既五仁月餅,手指好難做到平均出力、線性加力,一係全程用超大既力扣,一係扣到BP突然加力,結果就係射飛機,稍為吊雞更加會卡住唔上唔落。

我有刻意用食指吊金象米或拖行李箱練指力,都覺得難頂......

[ 本帖最後由 RCOOH 於 28-9-2021 00:07 編輯 ]

TOP

多謝Dave 分享~

材質一步到位,但始終新野之後再考慮~

TOP

早洩問題都叫能夠簡單解決
都算好

暫時覺得都係唔太穩定
仲係玩住vfc系統先

TOP

你可以炒熱砂,再插食指去練嘛⋯⋯
引用:
原帖由 RCOOH 於 28-9-2021 00:05 發表
其實如果pre-travel段落再硬D會更好,目前狀況係PT正常但BP奇重,一個皮太軟既五仁月餅,手指好難做到平均出力、線性加力,一係全程用超大既力扣,一係扣到BP突然加力,結果就係射飛機,稍為吊雞更加會卡住唔上唔落。 ...
究竟世界上還有神嗎?

TOP

引用:
原帖由 RCOOH 於 28-9-2021 00:05 發表
其實如果pre-travel段落再硬D會更好,目前狀況係PT正常但BP奇重,一個皮太軟既五仁月餅,手指好難做到平均出力、線性加力,一係全程用超大既力扣,一係扣到BP突然加力,結果就係射飛機,稍為吊雞更加會卡住唔上唔落。 ...
如果要第一段都硬些, 可以改一下撞針頂的頭尾有圈的彈弓。
至於扣雞力, 原裝入匣入氣的扳機尾段真是硬到反人類, 但修改後, 有氣時擊發跟空擊時的扳機力度改到相同了,雖然都不算輕但合理了不少。

[ 本帖最後由 Dave 於 28-9-2021 09:21 編輯 ]
原創小說:黑鷲

http://ck101.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60842&extra=page%3D3

TOP

引用:
原帖由 Dave 於 28-9-2021 09:13 發表


如果要第一段都硬些, 可以改一下撞針頂的頭尾有圈的彈弓。
至於扣雞力, 原裝入匣入氣的扳機尾段真是硬到反人類, 但修改後, 有氣時擊發跟空擊時的扳機力度改到相同了,雖然都不算輕但合理了不少。
原裝最大問題係入氣入匣後連BP位置同手感都變左,從空鎗既啪啪啪打大掣變成柯唔出。

TOP

詳盡的開箱文!!!
一個什麼也不懂的老兵!!

TOP

我覺得支槍幾好玩,係trigger差少少

老套講句,各有各好,兩支係適合取向唔同玩家

TOP

引用:
原帖由 里安 於 28-9-2021 11:41 發表
我覺得支槍幾好玩,係trigger差少少

老套講句,各有各好,兩支係適合取向唔同玩家
我覺得呢支適合從不打game,以觀賞把弄為主的我.

[ 本帖最後由 kornhill401 於 28-9-2021 14:08 編輯 ]

TOP

呢篇的確係萬眾期待的GHK G17最佳,和最好的開箱文.

TOP

引用:
原帖由 kornhill401 於 28-9-2021 14:05 發表

我覺得呢支適合從不打game,以觀賞把弄為主的我.
預算許可的話入支玩下,係唔錯的

TOP

神槍配神文共賞,支持支持。

TOP

衰在冇地方放片。

用華為mate30pro超慢鏡可以睇到以氣動而言幾誇既場面。

裝左鎗燈的話,條師奶衝到底時成個前段會變形,連鎗燈一齊條條fing,甚至我支燈刻意唔夾太實,fing之餘仲前後滑。

[ 本帖最後由 RCOOH 於 4-10-2021 13:06 編輯 ]

TOP

好難去release 個slide stopper
已換guarder(GD-GLK-155A-BK)

TOP

 53 1234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