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tango1997 於 19-8-2013 18:00 發表
嘩!。。。你咪蕳老點喎。。。條友糖尿把野咪過硬。。。好趣
最多係甜
我國古代先民很早就知道不同淬火劑作用不同。 根據《史記·蘇秦列傳》司馬貞《索隱》引《晉太康地理記》“汝南西平有龍泉水,可以淬刀,特堅利,故有龍泉之劍”。 有記載表明,我國工匠早已用水“劍”。 在水質的影響上有明確記載的是三國時期。 《太平御覽》引《蒲元傳》中有說蒲元“熔金造器特異常法。刀成,自言漢水鈍弱,不任淬用。蜀江爽烈,……乃命人於成都取之。”不同河流的水質對淬火的影響不可否認,但在《蒲元傳》中可能是過分強調了。 然而有趣的是在十五個世紀以後西方國家居然出現了與上述故事雷同的美國到英國取水淬火的事件。 以油為淬火劑,較早的是歐洲。 亞里士多德和老普林尼(公元一世紀)曾提到採用油進行淬火。 我國最早記載採用油淬火的是公元550年前後南北朝的綦毋懷文。 《北史·藝術列傳》指出“懷文造宿鐵刀,其法燒生鐵精,以重柔鋌,數宿則成剛。以柔鐵為刀脊,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斬過三十札。”五牲之與回火脂是動物油,淬火應力小、變形開裂傾向小。 文中還可見綦毋懷文創造性地提出了採用尿液的淬火工藝。 五牲之溺是含鹽水,冷卻能力強、淬硬層深。 令人們感興趣的是,如何來理解文中提及的“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如果是雙液淬火,則這一出現在公元六世紀的淬火技術是一個重要進展。 中國古籍中還有用血液與混和液淬火的記載。 《新唐書》雲:“鬱刀鑄時,……淬火馬血,……。”現在看來當時的許多淬火劑的選擇並不一定正確,這其中不乏存在迷信色彩。